1990年 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之后,市场评价认为与作为基准货币的德国马克相比,英镑被高估,利用这一点,国际投机资本对英国英镑进行集中攻击,从而引发了英国的外汇危机。在英国加入ERM时,英国英镑和基准货币德国马克汇率的基准在6%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当时,为跟随德国的超高利率政策,英国在加入ERM之后也实行了高息政策,但是因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率的增加,形成了下调利率以及货币贬值的预期。
在预测英国英镑会贬值的前提下,对冲基金出售英镑期货,同时持续购进德国马克。英格兰银行为在基准浮动范围内稳定英镑价值,采取了利用外汇储备额购进英镑(出售马克)的措施。
对冲基金预测,若英国耗尽其马克储备额,则英镑的贬值压力会更大,因此他们运用了在离岸市场借入英镑的同时,在英国市场出售英镑并购进马克的方法(short sule)随着对冲基金持续大量出售英镑,机构投资者也大规模出售其英镑金融资产,并且对大部分英镑保持空头头寸(short position)。
为防止英镑贬值,英格兰银行在介入外汇市场购进英镑的同时,通过上调短期利率以谋求英镑价值的稳定。但是英国的外汇储备额并不足以防御对冲基金等外汇投机势力的攻击”;在利率上调政策方面,利率上调并没有扩大对投机势力的压力,反而导致英镑汇兑利差进一步增加,最终也没有取得有效效果。
特别是,当时动员的对冲基金大概有500余支、资金规模达到1200亿美,若考虑杠杆效果,其投机总额将达到1.5万亿美元。与此相反的是,当时欧洲中央银行每日的市场介入金额仅为10亿美元,与这些对冲基金对抗,其力量远远不足。最终伦敦市场英镑脱离了ERM汇率浮动下限范围,1992年9月16日英国脱离ERM,开始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对冲基金购进贬值后的英镑,并在境外市场消算借款,获取了巨大利益。
1995年国际著名的英国巴林银行因衍生商品交易而倒闭,1998年美国著 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IOM,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nent) 随之也连续倒闭,这两个事件给国际金融市场带米了巨大的冲击。
成立于1762年的巴林银行具有233年悠久历史,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也在其机构存款,这使其在国内外拥有绝对良好的信誉。巴林银行的倒闭是其新加坡分行(Baring Futures)进行 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时遭受约12亿美元的亏损所致。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救助,但是巴林银行最终仍然倒闭。引发这起本世纪最大金融丑闻的祸首是当时年仅28岁的年轻的英国交易员尼克.李森(Nick Leeson),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他盲目签署日经指数期货交易并遭致失败的结果。最后巴林银行以I英镑的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ING)收购。
世界最大规模对冲基金之一的美国LTCM,是由华尔街套利之父梅里维瑟(John Meriwether)、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Myron Schols) 利默顿(Robert Merton)、美联储(FRB)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 等有名的金融界人士和百万高翁共同成立的基金,其在1995年, 即成立第一年和1996年就给投资者以42.8%和40.8%惊人的分红”。随着1998年俄罗斯宣布停止偿还外债(债务延期偿付),市场焰入恐慌状态,LTCM发生 了40亿美元的亏损,并面临倒闭危机。美联储认为,一旦账 面资产价值达1万亿美元的LTCM倒闭,可能会引发金融恐慌,所以动用36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进行防御,但是最终LTCM还是倒闭了。
最近,关于对冲基金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的讨论也在继续。特别是2004- 2005年 通用汽4(GM)、福特(FORD)等的公司债务信用等级迅速下降,致使对冲基金遭受巨大的损失,而这些对冲基金连续大量抛售债券时,国际金独市场可能再次遭受流动性危机。
据德意志银行(Deutche Bank) 估计,GM和FORD的信用度迅速下降,致使对冲基金和银行界遭受约320亿美元的损失。遭受巨大损失的对冲基金大规模卖出自己持有的资产,并调整及清算资产组合时,围绕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迅速发生。此时,投资对冲基金的金融机构将会出现亏损,并且会抛售资产,收回投资于对冲基金的资金,随着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萎缩,可能会引发企业融资条件恶化等全球性流动危机。
在全球性的低息环境和流动性过剩的基础上,最近,对冲基金利用各种衔生交易方法,频繁活动在金融市场以及商品市场。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和股票等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泡沫,若今后国际金融市场中发生无法预料的冲击,世界可能会面临同资产价值崩溃起发生的全球流动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