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评价
笔者曾在前面提出这样的预期:由于全球不平衛(global imba lance)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增多、对冲基金的活跃等原因,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将会继续扩大。这一预期不幸变成了现实,那就是最近在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货款危机(sub-pr ime mor tgagc)和由此产生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下面分析一下次货危机的成因和带給我们的启示。
由于2000年以后美国的利率水平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导致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2006年底,美国抵押市场规模达10万亿美元,据估算,其中次级抵押货款达1.4万亿(14%).而且,在以房地产为基本资产的资本流动规模达6兆美元中,次级抵押贷款的规模就超过1万亿美元。
2006年以后,美国利率的上升和房价回落,致使购房者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住房被银行收回的情况迅速增加,银行的坏账率显著上升。2007年3月底,次级贷款逾期比率约为14%,滞纳金额达1800亿美元。
这种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给贷款机构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0bligat ions)带来很多坏账,进而使投资于证券公司的对冲基金、年金基金、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遭受了巨额损失。
2007年2月,HSBC(汇丰银行)和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atury Finance)等金融公司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遭受巨额损失的事实,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担忧,由此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不安情绪蔓延。在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 ibas)分别于2007年6月中旬和8月9日宣布停止旗下基金赎回后,信用市场的恐慌情緒迅速扩散。
随后在8月9日和10日两天,主要国家的股价指数暴跌(美国道琼斯指数-3.1%、英国FTSE-5. 6%、日本Nikkei225-1.6%、韩国K0SPI-3.9%)。且两日的波动率指数VIX(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 上升了32%,EMBI+(新兴市场债券指数)也上升13个基点(bp),国际金融市场呈现了极度混乱面。
虽然次级抵押贷款的逾期比率还没有大幅度提升,但已给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究其原因,是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以次级抵押货款为基本资产,在流动性证券市场动用巨额贷款进行过度投资的前提下,对基本资产的担忧使结构债券(Structured Notes)市场迅速萎缩。
鉴于以上原因,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等手段,予以积极应对。美联储(FRB of New York)于8月9日至16日,通过债券回购(RP)向金融系统注入880亿美元资金,欧洲中央银行(ECB)则于9~14日共投入了2,800亿美元。
野村证券等大型金融机构因投资次级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日本央行(B0J)为稳定市场注资134亿美元(合1.6万亿日元);瑞士央行(SNB)注资约20亿美元;澳大利亚央行(BA)注资42亿美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紧急注资约10亿美元。由于各国央行采取了稳定市场的对策,全球信用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缓解,但市场依然持续着股价、国债利率、日元兑美元汇率等下跌的不稳定局面。
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包括:①全球不平衡和低利率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②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放松贷款条件;③为追求超额收益,过剩的流动性过度集中于抵押市场;④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道德风险,信用评级不准确;③通过多种金融衍生金融工具,如合成CDO、可调节利率抵押贷款(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等,抵押债权过度证券化(securitization); ⑥对冲基金等机构采取过度的杠杠操作。
间接原因包括:①近期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持续 上调;②住宅市场持续降温、住宅价格的下跌;③金融市场出现一体化、同步化(coupling)现象。
乐观者认为,次货危机本身对美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是暂时.有限的。他们认为在整个抵押市场中,次级贷款的坏账率只占1%。次级抵押贷款/全部抵押貸款比重(14%) x次级抵押贷款滞纳率(14%)x[1一回收率(50%)]=1%
基于这种观点,多数专家认为美国的金融业有能力弥补次货危机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借助次贷危机,调整因流动性资本的羊群效应(herding)和追求短期收益(myopic short-termi su)而迅速发展过热的抵押市场,在这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次货危机带来的更加严重的问题是:无差别的信用危机将扩散到其它部门和国家,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由于全球依然存在资本流动性过剩和日元套利交易(Yen Carry Trade) 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基础依然脆弱,因此,一些市场专家对此次信用危机有可能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表示了担忧.
众多市场专家一致认为,各国中央银行有必要通过紧密的政策对话,尽快出台能够降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道德风险,能够将流动性危机(1iquidity crisis)的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降至最低的方案。
但对于采取何种方案,则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次贷问题是在整体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由于特定领域(CD0市场]出现暂时性流动性危机而形成的。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增加流动性或降低利率以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种观点认为次货问题基本上是在高风险高收益驱动下,由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引发的偿付危机(solvency crisis).此时,中央银行如盲目地增加流动性为金融市场纾困,将再一次违背市场规律,加剧对冲基金等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
未来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将做出何种选择及其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的观察。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对对冲基金等高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适当监管,克服国际信用评估体系的脆弱性以及从根本上强化国际金融体系,需要所有的成员国和IMF等国际机构以真诚的态度,为建立政策对话机制做出自已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