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过去过于强调国家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没有及时主动地应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企业持续以增长为主的粗放型经肯以及政府不当的资本自由化政策,造成了短期外债积累和外汇储备不足,再加上国家推出不合理的汇率防御政策,导致国家流动性管理失败,最终使韩国遭遇了外汇危机。在克服外汇危机过程中, 韩国以较短的时间扩充了外汇储备,但由于爹与IMF计划等原因,包括国家贷款、股市和债券市场、短期金融市场等在内的韩国国内资本市场实际上已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完全开放,虽然能够灵活地吸引外资,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进出口等实际商品交易。单纯的资本流入和流出,将可能严重扰乱韩国的宏观经济。
韩国在经历和解决外汇危机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韩国说,如何避免外汇危机,制订适合于“小规模开放经济(small openeconomy)”特点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原则,以及如何贯彻下去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基木上,像韩国这样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小规模开放经济体,应将维持对外均衡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日标,即综合考虑对内平衡(经济增长和物价)和对外平衡(经常项月收支和外汇部门的稳定),当二者出现矛盾时,优先关注对外平衡。
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体,很难同时实现“高增K—低物价一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三个目标。即难以同时维持对外平衡和对内平衡。特别是当经常项目顺差伴随着外资流入,货币急速升值时,经常项目收支逆转为逆差,引起快速的资本流出,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即所谓的“YO-Y0"现象。
因此,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出现“Y0-Y0” 现象。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发生,也是因为194年至1996年韩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累计高达435亿美元,但同期资本收支顺差达到517亿美元,促使韩元升值。这被认为是导致外汇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开放经济体应当如何保持持续的对外平衡呢?根据国家汇率政策的不同,解决主要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采取固定汇率制,即“中国香港、新加坡模式”:第二种是采取浮动汇率制,即“日本模式”。
首先, 分析一下“中国香港、新加坡模式”:香港采取的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是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新加坡实行货币篮子(Currency Basket) 制度,即通过允许一定幅度内的汇率波动,由国内消化来白外国的冲击,重视对外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属于小规模开放经济体,进出口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为不使国内经济因为对外经济的变化而摇摆,将宏观经济运行的重点放在稳定汇率上,国内货币供应星根据对外贸易规模自动调整。这种模式是基于所谓的“三元悖论”(Impossible Trinity or Tri leuma)而确立的,即汇率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
新加坡于1978年开始实行外汇自由化,货币政策手段从国内信贷管理转向对外汇市场干预(market-oriented intervention)。 即设定一个汇率目标区,当汇率超出这个范围时,政策当局可在必要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采用将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根据其贸易规模加权平均的一篮子汇率制度, 并以此为中心制定汇率目标值。篮子货币的构成和汇率浮动范围不对外公开,并根据条件变化,灵活调整。同时,为了提高汇率政策的有效性,防范对冲基金对本国货币的攻击,新加坡不鼓励本国货币新加坡元走向国际化。并严格限制外国人借入或持有新加坡元,以此来抵御对冲基金通过借入新加坡元实施攻击。
此外,新加坡通过经常项目顺差积累和干预外汇市场,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 ngapore)买入的外汇部分转移到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Govcrnment Investment Corporation) 和淡马锡(Temasek)", 实施对外长期投资政策。基于此类政策,新加坡实现了外汇收支平衡,1988年以后,虽然每年都创下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但通过资本项目下的大规模道差,将对美元的汇率稳定在1.7新元左右,同时将外汇储备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反,日木虽然采取了浮动汇率制,但是也创下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通常情况下,当经常项目顺差增加,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扩大时,就会提升货币价值,最终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减少。为此,日本通过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向海外投资,使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对外汇收支不平衡进行调整。具体来讲,通过将金融资产进行海外放贷或海外证券和海外资源投资,使大规模的外汇向海外流出,以此控制汇率上升,保持经常项目持续顺差。
那么,韩国为了实现经常项目的长期平衡,应选择哪种政策呢?是按照新加坡模式,采取固定汇率制或是与此类似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摒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是仿照日本,将由经常项目顺差积累的巨额资金转移到困外,遏制汇率的大幅上升呢?其实,这两种方案都有其现实局限性,因为改变汇率制度,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属不易:而迅速打大对外投资,实现资本收支逆差,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实现的。
韩国目前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暴露在潜在的V0-Y0风险之中。因此,建议韩国采取以对外平衡为核心的宏观经济运行政策,在维持经常项目收支的小额顺差或平衡的同时,遏制短期资本流动。另外,在实行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有必要不断谓整微观结构,强化经济体制。
那么,上面提到的对外平衡是指什么样的状态呢?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对外平衡,广义上是指“对外部门持续稳定的状态”。具体的讲,包含以几点:第,经常项目收支达到平衡或有小额顺差,资本收支达到平衡或有小额逆差,二者相加后的综合收支达到平衡或是有小额顺差。第二,资本的流入和流出维持在可控的水平上.第二,汇率控制在K期均衡水平范围内。第四,外汇储备因综合收支的顺差而不断增加,净外债因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而逐渐减少。
那么,为实现对外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又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维持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水平,使经济得到稳定发展,这是维持对外平衡的前提条件。高增长会增大进口需求,破坏经常项日收支平衡,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使名义利率上升,招致资本流入。因此,由必要经济发展速度要适当,始终保持在潜在增长水中附近。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扩大生产要素投资。另外,当经济陷入衰退后,避免实行过度地经济扶持政策,使经济主体适应这种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
第二,缩小内外利率差,以此稳定物价。国际资本流动取决于对汇率浮动的预期以及国家投资风险值与收益率差异,所以,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最终会使国内外的利率差变为零。也就是说,当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时,将形成“因内债券收益率=海外利率+汇率上升预期值+国家风险值”。当国内外收益率存在差距时,将促使资本市场为实现套利交易而流动。因此,有必要;将利率水平降低到发达国家水平。
考虑到闲内外信用度差距和交易费用等因素,有必要将国内外实际利率差控制在2%范围内。在缩小国内外利率差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降低通胀预期值,这是控制利率浮动的最重要因素。另外,将物价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形成长期稳定的物价水平是关键因素。
第三,汇率水平由市场供需决定,但应灵活运用,使汇率不脱离目标区。在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开放经济体制下,如果只关注出口竞争力,人为地:将汇率提高到较高水平时,则可能会诱发投机势力的攻击。
东南亚外汇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僵化的汇率运行体制,而投机资本过去对英镑、法郎等货币的攻击案例都说明,与实物经济或资本流动规律相违背的汇率政策都会以失败告终,这些事实,韩国都应铭记在心。此外,当国外资本大规模进入后,政府为了稳定汇率而实施冲销政策,将消耗大量的准财政费用,国内利率水平会居高不下,导致国外资本不断流入。
可是,如果资本流动等外部冲击全部反应到汇率上,将导致汇率的急剧上升或下跌,进而破坏对外部门的稳定。因此,在允许灵活的汇率浮动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应当进行适当管理(managed floating) ,使汇率不至于过度脱离长期平衡区域。
对内制订一个汇率浮动的目标区,使汇率在此范围内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浮动,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应综合考虑经常项日收支资本流入/流出、物价等因素,采取以F措施:①冲销政策;②调整利率:③调整汇率目标区。与此同时,对汇率的自由浮动形成预期,才能减少资本流动的诱因。
此外,因为对资本流动实施直接控制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建议通过健全管制等措施,间接调节外汇供需。除了对外直接投资外,还应积极培育国内民间专业投资公司,促进国外证券组合投资市场的发展。
与资本流动相关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利用国内资本满足国内投资需.求。如果因内投资市场大部分依赖国外资本时,将无法克服国际金融市场的浮动所带来的影响。所幸的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资转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大最的国外资本也就失去了冲击资本市场的土壤。
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利率下跌的情况下,国民储蓄在金融市场所占的比重将会下降,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如果出现财政赤字和政府储蓄减少现象并存,有可能使“储蓄投资缺口(gap)”扩大。这时,应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减小过度投资的诱引,增加储蓄诱引和执行财政紧缩政策等手段,米弥补储蓄投资的缺口。同时,推进金融和企业结构调整,强化金融信贷审核功能,提高投资效率。
如果因投资萎缩而使实际增长率降到潜在增长率水平以下,则应通过积极吸引外国人直接投资等措施刺激投资。不过,韩国月前的情况是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都在回落,因此,韩国政府对内要竭尽全力增加企业投资魅力,在对外平衡上,向海外市场分流引导国内充足的流动性,使汇率维持在适当的水平,并注意防止经常项月收支转为逆差。
由于能源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出口量增加时进口量也跟着增加,这既是制约经常项目收支改善的瓶颈,也是韩国经济的癇疾。过去,当进口氧增加打破经常项目收支平衡时,政府并未进行根本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是通过相对容易的、短期政府支持以促进出口的增加。
今后,政府应出台适合于小规模的开放经济体而抵御外来冲击的根本性中长期策略。为此,大力培养能源节约产业和零部件材料产业,提高出口水平。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出口创汇率,以维持经常项月收支的顺差局面,确保对外长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