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理论提出后,西方学者围绕着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尽管他们明确了未来现金流与折现率是决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变量,但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内涵却不是很清晰。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詹森教授在研究代理问题时,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根据他的定义,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在满足净现值大于零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剩余的那部分现金流量。
詹森提出自由现金流量假设是在两权分设的环境下,由于公司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处于信息优势的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公司资源用于公司的规模扩张,以此增加个人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而为追求个人利益服务,这样不仅会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导致公司的投资边际效率下降,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扩大之势愈演愈烈。
所以要借助外部力量创造负债,依仗负债的破产成本和市场监督效应约束管理层的无效投资行为,从而降低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詹森所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概念与一般财务学意义上的概念是不相同的,是基于对现金资源代理成本的机理,避免管理层将公司现金用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投资及各项支出。
现代财务学上尽管借用了詹森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这个词,但意义却完全不同。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流量。
简单地说,自由现金流量(FCF)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CFFO),扣除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s, CE)的差额。自由现金流是一种财务方法,用来衡量企业实际持有的能够回报股东的现金。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