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大约还存在如下几种对资本经营的误解性观点:
1.“万能”论。
他们把资本经营视作包治百病的良方,用它可以无本套利,扩大生产,改善结构。殊不知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用各种非资本经营方式(对我国现实情况来说,甚至还需要很传统的方式)配合解决。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产品经营,那么它就失去了生产产品的基础。资本经营只能提升,而不能代替产品经营。
相类似的还有“包容”论。他们把“资本经营”当作一个筐,甚至将技术改革、企业治理等都放人其中。殊不知资本经营的本质乃是一种“金融”,与一切技术和制度问题都有天壤之别,它们不能相互代替。
2.“上市、并购”论。
他们把公司“上市、并购”当成资本经营的唯一方式,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场外资本运作不感兴趣,对产品经营更不屑一顾,只热衷于上市圈钱,并购控股。其实这是一种对资本经营的曲解,因为资本经营是一种投资融资和资源配置的方式,一种为扩大产品经营成果而作出的选择手段,可能这种选择会使参与诸方多盈,但决不会让借此图谋不轨者永远得到不义之财。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包装”论。他们把资本经营当作“空手道”,当作包装牟利和“速富”的工具。
3.“高级”论。
在新的环境下,资本经营的确能表现出更新的效力,但正如上面所言,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是一对殊途同归的概念,资本经营并不是产品经营发展的结果,而是与之平行的可望为之服务的“兄弟”,或可望使之飞奔的“翅膀”。“翅膀”岂能代替“身躯”?然而“高级”论者却把资本经营说成是生产经营或产品经营的最髙形式。
相类似的还有“制度创新”论。他们把有利于制度创新的资本经营直接视作制度创新本身。这是把鸡窝和小鸡混为一谈的错误做法。
4.“主题”论。
他们认为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形式,这简直是一种错觉!因为,这如同“诊病”和“下药”一样,有了病只重视大张旗鼓地去“诊病”,而根本不“下药”,或者把“诊病”放在惟一主要的位置,完全忽视了“下药”,那还有何用处?一般而言,作为一个企业,其搞产品经营的人总是多数,搞资本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搞产品经营,我们决不能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大吹大擂,“一切为了资本经营”,产品经营方面的问题也用资本经营的方式方法来解决。
相类似的还有“扩张”论。他们认为只有资本经营才是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最有效、最省力的手段。
5.“市场主导”论。
他们忽视了产品经营是企业千百年来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奋斗方式,片面地、不合时宜地强调在我国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时候也应当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本经营。这既是一种冒进的行为,也是一种缘木求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