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理论的百年沿承
道氏理论之后,随着人们对股市运行的研究,不断产生出许多新的理论。从创立者的出发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投机分析理论和投资研究理论。投机分析理论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解释现象为主的初级理论,如K线理论、均线理论、趋势通道理论、形态指标理论等,分析研究量、价、线形等市场的外在表现,只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某些局部问题,未涉及市场本质,作用及可靠性较低。另一类是寻找规律为主的高级理论,如波浪理论、周期理论、江恩理论、螺旋历法等,主要分析时间、比率、图形演变,提示市场运行轨迹,从分析现象入手总结市场规律.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投资研究理论空前活跃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重要理论是在1929-1933年大萧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正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引发了理论界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讨。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股市研究主要理论时序:
1934年,艾略特提出了波浪理论。他经过对华尔街股市80余年走势的观察研究,发现股票价格波动竟然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涨跌有序。
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陶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提出了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奠定了他的"证券分析宗师"的地位。
1936年,凯恩斯提出了股票价格决定的选美理论(在选美比赛中,人们不是选出他认为应该获胜的选手,而是选出他认为大多数人会选的选手)和空中楼阁理论。他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
1938年,约翰•威廉姆斯出版《投资价值理论》一书,完整提出了公司价值等于公司证券持有者未来年份得到的分红和利息的现值的投资价值理论。这一理论给出了衡量公司价值的严谨的计算方法,构成了成长投资理论的基石。
1942年,格雷厄姆的力作《聪明的投资人》问世,使安全边际理论得到普及。
1946年,艾略特出版了波浪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
1947年,非主流的美国经济学家艾•杜威与他人合著的《周期,科学预测》出版,他认为最具统计可靠性的市场循环周期是9.2年和3.83年。
1948年,江恩最重要的一本书《在华尔街45年》出版,提出若干买卖规则和操作守则,标志着江恩交易理论的成熟,由注重预测回归务实。
1958年,费雪出版《普通股的非凡利润》,成长投资思想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
1958年,莫迪里亚尼和墨顿•米勒发表“资本成本、企业财务与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论断。
1959年,马克威茨整理出版《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理论金融的投资理论诞生。
1961年,威廉•夏普发表“投资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提出单因素的市场模型。
1964年,夏普与林特纳等几乎同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金融的投资思想体系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1969年,詹姆斯•托宾的Q理论问世,阐述了公司价值决定的市场因素。
1973年,伯顿•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一书出版,提出采取"购买并持有''的策略投资于指数基金,以获得安全、稳定的长期回报。
1979年,心理学家卡尼曼的期望理论形成,标志着金融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1981年,乔治•索罗斯创立独特的金融市场投机分析理论——反身性理论。
1987年,韦特•威尔德提出亚当理论,也就是“顺势而为"的投资理论。其要义是,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推测市场的未来走向。
1994年,埃德加•E.彼得斯出版《分形市场假说一一将混沌理论应用到投资与经济理论上》一书,采用更实际的方法研究了随机性和确定性。
1999年,行为金融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希勒,发表了《非理性的繁荣》一书,对美国股市的日益泡沫化发出了警告。
1999年,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完成《波浪原理高级教程》一书,创立了社济学,基于数学基础,研究和量化波浪理论影响下的人类社会行为。
2002年,卡尼曼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行为金融学渐入主流,但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以上是道氏之后100年以来主要的理论沿承,我们需要从理论的形成时间分析其适用性和发展。通过比较可以看到,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关于金融证券市场的知识还只是“零散的珍珠”,虽然知识点很多,但存在碎片化的问题,缺乏融会贯通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任何学术都是阶段性正确或部分正确,总存在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有些传统金融学理性定价的理论虽在短期内被推崇,但由于其假设条件的不准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事实越来越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被逐步证伪。
也有理论创建者的自我否定。提出亚当理论的韦特•威尔德早期是技术分析的权威,在1978年出版了《技术型交易系统的新思路》一书,以扎实的数学基础创立了多种技术分析工具,如相对强弱指数(Relative Strength Index)、动力指标(Momentum Concept)、摇动指标(Swing Index)、抛物线(Parabolic)、短线买卖系统(Reaction Trend System),波幅率(Volatility)等。一些指标,如RSI、DMI等,至今仍受到大众的欢迎。但有趣的是,后来,韦特•威尔德的想法却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1987年,他出版了具有颠覆意义的《亚当理论——最要紧的是赚钱》一书。他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可以相当准确地推测后市的趋向,应放弃迷信技术指标或工具的做法。所有的基本面和市场供求都反映在价格之中,价格走势体现了全部因素的影响,“平均指数包含了一切”,应该以绝对无知无识的立场置身市场,彻底向市场趋势臣服,顺势而为。
有些理论混淆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或者以投资之名,行投机之实。即使价值分析理论的创立者格雷厄姆也强调买股的时机,他认为,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这不是投机又是什么?
纵观百年理论发展史,对于市场分析的核心问题,即:股市运行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找到规律并加以利用,似乎尚未有人提供总的方法论,作出系统全面、深入明晰的论述。这是市场参与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的来看,市场理论逐渐从理性的主观回归到感性的客观。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也表明,证券分析正从精确的错误回到模糊的正确。金融市场本身的群体参与性和个体操作性决定了它必须把心理学、行为学作为分析工具。但行为金融学主要是对市场异象和认知偏差进行定性描述,结构比较松散,尚未建立一套统一的理论框架。
因此,今后的金融理论探索,应该先立足于市场实际,把混淆不清的观念思路分解剖析.还事实以本原,然后上升到哲理高度,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化原理,以期长久有效地指导实践。
目前,能站上这一层面,又能在实践中成功运用的,似乎只有“大师中的大师”一乔治•索罗斯。透彻研读索罗斯的投机哲学,沿着他指引的道路,我们可以部分地领略金融市场运行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