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道”与“术”
思维独立、思路独特、观念独到、方法独有,索罗斯的金融谋略来自于其晦涩难懂、不易领会的哲学思维。如果说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水流,那么索罗斯关注的是潮流。
索罗斯及其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于1969年创立的量子基金(前称双鹰基金),在之后30多年中,取得了超过30%的年均收益率。他的赢家绝技,是基于独特的哲学理论 反身性理论(Theory of Reflexivity)。
每个人对市场的认识都是不同的,对市场的预期是基于局部有限信息产生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人偏见。偏见就是金融市场的根本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偏颇之中,而且有双向影响。市场参与者根据现有市态对未来产生预期,将偏颇的观点付诸操作行动后,既改变了市场运行方向,使之偏离本原;又形成了新的偏颇的市场形态,从而产生新的预期,如此循环决定着金融市场的走向,这是一个动态不均衡的无限运动过程,像潮流一般永不停息。这种相互作用就是“反身性市场状态和参与者心态之间的互动是反身性理论的作用机理。
风始青萍之末。当偏见零散的时候,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是很小的。由于蝴蝶效应和不均衡的跟风,当偏见在传播中不断扩大、强化,并产生群体影响时,就会推动市场朝某一方向发展,出现过度投机的盛衰局面。即,流行偏见使价格偏离价值并影响估值,要么锦上还添花,要么雪上又加霜。这种开始时自我推进,但最终又自我挫败的典型的盛衰过程,与波浪理论十分符合。投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认识到形势变化的不可避免性,及时确认市场的逆转。
反身性理论适用于非常态的远离均衡。在这种状态下,认知与现实之间出现过度背离,只要现存的条件不发生显著变化,认知与现实就不会趋于一致,这种反身性的双重反馈机制便发生作用,金融市场明显具有反身性的双重反馈机制。金融市场运作原则类似科学方法,做决策如同拟订科学假设,而实际状况就是验证。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的运作并非严格的科学实验,是不精确的,充其量只能够达到炼金术的水平。这也是他把第一本书取名为《金融炼金术》的原因。
不过,这种模糊的正确远胜于传统金融理论带来的精确的错误。在传统金融理论中,市场中买入卖出决策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设基础之上,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金融市场的走向。而在繁杂、混乱的真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存在假设的环境条件的。实际上也是如此,多数人不理性,不会按计算数据出牌,少数理性出牌的人在市场中反而是错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定价机理不同,前者用市盈率,后者用市梦率。在“二八法则”作用下,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结果劣币驱逐了良币。
从1980年开始,索罗斯抛弃了不切实际的传统学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他认为,理性预期理论完全曲解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机理,金融市场能自我纠偏并趋于均衡的理念是错误的。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和故事构成的,他们奠基于谬误而不是真理,这代表获利的机会,投机者只需要判断前提是错误的,在虚假的趋势被戳穿之前及时脱身。流行偏见能够自我强化却无法持久,最终会出现灾难性的大涨或大跌。
索罗斯是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师,他的交易思想跨越了传统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更与华尔街上流行的数量模型交易迥异。反身性理论虽然较难建立数学模型,容易被误认为不科学,但其实具有模糊数学的睿智O真可谓众人皆醉唯其独醒!
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行动,十年磨一剑。1992年,索罗斯抓住时机,成功地狙击英镑,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被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惊世之举,使他结束了“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人生阶段,成为世界闻名的金融大师,如同飞天巨龙,继续在外汇、期货、股票等市场呼风唤雨。
令人感慨的是,英格兰银行后来邀请索罗斯担任荣誉董事多年,并承认金融动荡来自系统风险的累积,而非简单归为市场操纵,显示了西方社会十分开明的一面。而在世界诸多不开放和专制的国度里,这是很难理解的。
索罗斯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普遍存在这种反身性的关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要做更重要的事情,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变革。由于他的反身性原理适合于宏观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再加上在金融投机上获得成功的影响,使他在开放社会理论构建和实践上也成果斐然。索罗斯认为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时刻变化的,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维模式中去,否则就会对严重的系统错误视而不见。的确,文明社会最需要的是开放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