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做超长线投资过程中的选股与择时是简单一点更好,还是用一些看似很专业的数学公式和复杂方式更好。
巴菲特投资的简单逻辑
这里先讲一个例子,杨怀定(杨百万)当年选择白云山的过程和逻辑。当年杨怀定在去药店买药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在他去的这家药店里,白云山出品的药物往往是同类药品中生产日期离当天最近的一家厂商。之后他又连续去了几家不同的药店,专门去看同类药品中生产日期离当天最近的药品,最后发现白云山出产的药品在绝大多数药店中的同类药品里是生产日期离当天最近的。
回家之后杨怀定就决定买入白云山的股票进行长线投资。理由很简单,如果一家厂商的产品在同类药品中生产日期离当天总是最近,那么说明这家厂商的产品是销量最多。销售速度最快的,那么这家厂商的经营利润就会是最优秀的,而对应的股价价格早晚都会给予投资者高额回报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杨怀定的判断。
这个过程简单吗?是的,很简单,但是结果却非常有效,那么是不是侥幸,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之前的讨论中,我把基本分析分制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司财务数据分析,一部分是估值分析。其中财务数据分析的大多数数据和指标都只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而估值分析中的很多数据和指际是和股价有比较多的联系的。而像巴菲特和杨怀定这种优秀的超长线投资者,往往只看财务数据分析,不太重视大多数投资者最关注的估值分析。那么经营良好的公司股价一定会反应经营情况,越是投资的时间长,反映得越充分,所以在超长线投资这个环境下估值分析是可以相应谈化的。
在这一点上做得极致的就是巴菲特,极致到了什么程度呢?
1989年。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应追去访问巴菲特在奥马哈域的总部时,发现在巴菲特的办公室总部里竟没有一台股票行情机, 也没有一台能查阅信息的计算机,彼得林奇对巴菲特投資股市却真正远离股市行情的做法感到十分惊讶。
巴菲特自己对这神情况的解释是,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也说,我从来就没看见过巴苹特用计男的方法去衡量一只股票的价格。
很多投资者常常和我说想学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但是书看了很多,却无从下手,是不是巴非特把投资选择中最关键的什么东西隐藏起来。不让世人知道?还向我打听一此绝对估值模型的计算方式,觉得巴菲特定是用了这些模型来战胜市场的。其实真不是这样的,这些模型的前身主要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产物,巴菲特虽然会用,但是他投资逻辑的核心从来都不是这些东西。
我们再看一遍巴菲特投资的股票,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点,一是这个公司应该是一个传绕行业的公司,他的产品应该是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的。二是这个行业不会在短时间出现大规模的创新和新产品,同时最终选择的公司需要有强大到难以动摇的消费者偏好优势和品牌效应。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穿越牛熊市,适合超长线投资。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就可以理解这个逻辑,一家公司和股价紧密联系的数据在每次季报公布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变动,但是这种变动对于超长线投资来说可能意义并不大。估值分析相对偏重“合理性"。对“有效性”的重视不够充分,合理性可以作证有效性,但不能确定有效性,面市场木身是建立在有效性上的,而非合理性。所以过度依赖估值分析会让投资者对超长线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信心产生比较大的动据,这些是不利于超长线投资的。
而财务报告的滞后性其实比技术分析指标的滞后性还要严重,就像我前面说过的关于营口港的例子,那么财务数据只能作为持有期内是否加减仓的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绝对关注的因素。最终剩下的能在前期进行选择和判断的依据就只有行业分析和公司经营能力分析了。
到了后来我除了给投资者们讲这样的道理,也喜欢引用一部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三体》里的故事,来坚定他们对这种简单有效的超长线选股方式的信心。这个故事主要是说在地球文明受到威胁,随时可能会被毁灭的情况下,人类希望能在宇宙中留下人类存在过的痕迹,让后来的人类或者是外星文明可以看到,为了这个目标人类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很多高科技的U盘、光盘等。后来发现这些东西携带的信息量虽然大,但是最多只能保存几千年,但是几千年对于宇宙来说还是太短暂。最后终于找到一种能把信息保存几十万年甚至更久的办法,那就是把字刻在特殊处理过的石头和金属结合物上,这样保留的信息虽然不多,但是穿越的时间可以足够长。
超长线投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越是想要这笔投资能够保持和穿越的时间久远,就越需要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放弃那些看似科学复杂的方式,回归投资中最基本和简单的逻辑上去一把字刻在石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