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衰退与美国大萧条最大的区别在于,尽管丧失了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20%的企业需求和1500万亿日元的国民财富,但是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不管在名义上还是实质上仍然高于泡沫顶峰期(如图1-7所示)。根据美国大萧条时的经验,这种状况应该会将日本经济拖入通货紧缩的泥沼,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经济顶峰期将大为降低。那么,为何在日本所发生的事实却完全相反?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且都能够由图1-6说明。首先,作为净储蓄的个人部分曲线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一直呈现下降势头。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民众在持续减少他们的储蓄。之所以如此,可以归结为经济崩溃引发失业以及薪酬降低,致使民众难以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继续进行储蓄。
在1990年之前,日本人对于住宅和子女教育的投资判断都是建立在他们永远不会失业,并且薪酬将持续增长的预期之上,事实上,在那之前的45年间,情况也确实如此。但是这个预期在20世纪90年代被彻底颠覆。员工成了企业债务偿还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受害者。在现实世界中,企业员工在奖金和红利减少甚至完全取消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的住房贷款和教育费用却丝毫没有减少,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开始动用以前的储蓄来弥补亏空。这种压力对于那此由于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而失业或者收入剧减的个人来说尤其沉重。
图1-7日本的GDP在经济泡沫破灭后依然保持增长
日本人曾经以全球最高的储蓄率著称。但是现如今日本每四户家庭中就有一户的储蓄额为零。”尽管拥有好工作和稳定薪酬的个人仍然能够像以前一样进行储蓄,但是那些收入减少的民众却只能被迫动用他们的原有储蓄,这就在总体上导致了个人储蓄额的下降。
再回到前面900/100日元的例子,那些本来打算存100日元的人突然发现,因为收入急剧减少,现在他们只能存50日元。对于个人来说,储蓄缩水当然是件不幸且值得同情的事情,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反而使滞留于银行系统内部的资金减少,从而起到了支撑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