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股民购买港股通是否真的存在严重的汇率价差,以导致港股通遇冷呢?答案是否定的,且购买港股通的真正风险并不止于汇率。
汇率差不是港股通首日遇冷原因
汇率价差并不是港股通首日遇冷的根本原因。
一位从事证券市场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了可能的三点原因。
一是投资港股已经有了很多渠道。实际上,在沪港通正式启动前,内地投资者已经有了很多渠道投资港股,比如,持居民身份证以及港澳通行证便可以在香港开户,而内地一些证券机构也推出了购买港股的服务,投资者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办理,且对资金额度和可选股票没有限制。此次“官办”的沪港通,只是将这些行为制度化、明朗化,纳入了正式监管范畴,对内地股民来讲不算是一种全新的投资渠道。
二是内地投资者并不熟悉香港股市,香港的股市制度和特点与A股有很大的不同,内地股民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当然不会在不熟悉的泳池里的游泳。
三是A股投机性更强。内地投资者多为散户,此次沪港通规定,参与投资港股通的内地股民,账户规模必须达到50万人民币,而根据统计数字,能达到这一规模的内地股民数量不足1%,这就大大压缩了投资者规模,而香港投资者多以机构为主。相对港股,A股虽然存在一定“水分”,但其投机获利空间远远大于港股,因而更为吸引机构投资者,沪股通额度开市后很快被用光不足为奇。
参考汇率与结算汇兑比率是否相等?
参考汇率不等于结算汇兑比率,在一般情况下结算汇率优于参考汇率。也就是说,当日日终清算后,投资者的港股买入交易,按卖出结算汇兑比率所计算出的、实际需要支付的人民币,一般将少于证券公司日间按卖出参考价所计算出的金额。
反之,日终清算后,投资者的港股卖出交易,按买入结算汇兑比率所计算出的、实际可以得到的人民币,一般将多于证券公司日间按买入参考价所计算出的金额。
当然,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可能有证券公司会在参考报价的基础上再加减一定比例来控制客户资金,投资者应事先咨询证券公司了解详情。提示投资者注意,极端情况下离岸人民币市场发生大幅度波动时,有可能出现结算汇兑比率劣于参考汇率的结果。因此,投资者也需及时关注离岸人民币市场并查看资金账户余额,防止资金账户出现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