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开始的市场连续调整,让那些一直在痛苦等待中无所适从的基金经理们终于舒了一口气。下跌虽然痛苦,但和以往失去理性的狂涨相比,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宁愿选择通过下跌来摆脱源源不断的投机性资金的干扰。在市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多位基金经理都表示,本次调整将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过快上涨给基金经理们带来的操作困难。
一位在近日基金净值损失较大的基金经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传出的声音十分轻松:“前面涨得确实太快,把净值中的泡沫调下来是好事啊。”
两天前,多数基金经理的心态还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市场普涨把股市推向狂躁,作为经受过市场洗礼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当前的股市已经出现了局部过热,泡沫正在滋生,但对后市长期增长的坚定信心又使大家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地减低仓位。因为在蓝筹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基金重仓的个股目前仍是市场相对稀缺的品种,基金经理担心一旦减持筹码后,很快需要以更高的代价买回来,或者根本买不回来。
“调整是好事,是对不理性因素的消化”,中邮基金副总经理王文博向一位担心净值损失的朋友解释。王文博认为目前的调整不会对市场的整体向上走势构成任何改变,只会使市场更加稳健。他认为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会继续采取“买入持有”策略,因为在板块轮动加快的情况下,基金一般不会跟随市场节奏频繁调仓,但为了应对未来市场更大的波动,应该适当增加一部分防御性的品种。
新世纪基金投资总监向朝勇在本次调整时心情很好,大有“另一只靴子落地”后的感觉。他认为本次调整不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和仓位配置,并判断一些市场一致看好的个股的调整可能创造买入的时机。“我们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资最好的上市公司,克服恐高心理,充分分享这种增长”。
其实本次调整基本是在基金经理们的预期中到来的,在受访基金经理中几乎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意外:
——基金裕隆认为,资金会继续推高沪深股市,牛市中将会出现一定级,别的调整,但持有能够保持长期增长的股票仍将带来良好的回报。
——基金鸿阳则指出,此轮A股市场牛市的起因和维持都取决于股改和汇改,只要这两个根本性的制度变迁因素没有消失,此轮牛市就不会结束。
——基金同益的观点略显谨慎,但也并不悲观。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认为:“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和国际市场接轨,多数公司处于估值合理的区间,甚至部分行业和公司已进入全球估值的高位区域,市场短期的风险较前期有所增大,但基于对市场中长期的乐观看法,我们认为市场的风险将更多体现在行业和个股的分化走势上,而非指数的大幅下跌。”
2007年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华安基金机构投资者年会上,面对机构持有人对市场的担心,华安基金的几位明星基金经理就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如果不想错过股市的黄金上涨期,买入持有、不判断顶部是最好的方法。
路透社2007年3月份的全球基金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2月下旬源自中国的股市大幅下跌及之后长达一个月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并未冲击基金经理人对股市的信心。其中美国基金经理人看好中国股市及其他亚洲股市,除配置的投资比重较2月调查时提高外,他们还表示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加码。
这项调查在3月下旬完成,共访问44位分属美国、欧洲、日本及英国的基金经理人。受访者整体配置股市的投资比重在3月的调查中为60.8%,较2月时的60.7%几无变动,显示其信心未受影响。
美林集团分析师认为,这些信息显示基金经理人普遍把2月下旬开始的股价下跌看作单纯的技术性修正,而非经济基本面上的重大变化。受访者整体配置债券的比重,由2月时的32.5%降至31.7%,而现金比重则由4.3%提高到4.5%。
多数接受调查的基金经理表示,亚洲股市才刚开始显示上升趋势,中国和印度都达到了关键的起飞点。摩根大通中国投资策略研究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近期也指出,不少欧美投资者仍在等待机会,在投资组合中增持中国股票,当中包括内地A股和香港上市的H股,由于2006年很多欧美基金对中国的投资仍未满仓,使他们错失了中国牛市中大赚特赚的机会。现在只等他们对美国进入衰退的戒心消退,中资股可望再度掀起热浪。
据统计,从2007年1月至3月29日,亚洲股市除香港呈小幅下跌外,其余地区皆为上涨,尤其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股市的涨幅最为可观;中国股市第一季度涨幅达到22%,马来西亚股市第一季涨幅达13%、新加坡股市涨幅8%,日韩股市虽然表现没有特别突出,但走势仍算平稳。
“卖还是不卖?”“不卖!”
这已成为中外多数基金经理的普遍心态。华安基金的基金经理认为,在2007年出现20%~30%的调整幅度是正常的。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预期,而基金经理应该稳定自己的心态。在流动性溢价、人民币升值、人口红利趋势不改变的情况下,每一次调整往往都可能成为投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