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有这个可能的。但我不会说,道琼斯指数在90年代会到6000点。我不想在即将到来的2000年,一些人出来批评我,说我应该是搞错了吧,因为现在的道琼斯指数才仅仅到4500点。我坚信道琼斯指数会冲上6000点。但我只是不知道,在2000年的时候能不能达到。关于实践方面的预测总是很难,因此我也不想这样做。我不会说一支股票、 一种货币或是-个指数在什么时候行情会达到X,我只会说我对它的前景是乐观还是悲观。那些试图对这些行情做出准确预测的人早晚会出丑。我已经;明确表示过,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当听到我认为在新千年到来之前,道琼斯指数可能达到6000点,一些专业人土或是所谓的专家可能会摇头。拉布吕耶尔D在谈论人生时曾这样写道:“一切皆有可能,哪怕是同这一切完全相反的一面。”这句话反映出来的哲理,在证券交易所也同样适用。
现在我问忆一下1962 年春天的那场证券市场行情暴跌。那时,华尔街和世界的其他交易所都经历了一场特别急剧的行情暴跌。当时形势如此严峻,以至于当你向瑞士证交所递交了一份股票卖出单,为了得到一个答复,你必须接连几天等下去。当时道琼斯指数又从750点跌到500点。在行情仍然保持在低谷的几个月后,《纽约先驱论坛报》(即现在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组织了一次由最著名的经济和证券交易家出席的圆桌会议。但所有被邀请出席这次会议的所谓“最著名”的大腕中间,没有一个人预见到了这次股灾的产生。这次会议开了两个小时。这些专家主要讨论,股指是会继续下跌还是这场股灾已经过去。如果危机已经过去,那道琼斯指数什么时候会反弹。大部分专家对此都很悲观。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询问在场专家:“ 对道琼斯指数年底恢复到750点,你们怎么看?”全场专家异口同声地反问:“您在开玩.笑吧?”结果呢?虽然不是年底,但在第二年元且后仅14天,道琼斯指数已经到了750点。
《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篇文章在1979年给股票判了死刑。在美国这样一份有200万印量、最有名的经济杂志里这样写道:已经不再会有人投资股票。所有的投资者会去购买黄金或者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如艺术品或是咖啡机。再也没有人想炒股了。那时道琼斯指数正处于低谷,而黄金牌价则高达800美元。谁听了我证券市场的有关理论,谁就应该知道,现在正是买进股票的大好时机,股市长期的上涨行情即将出现,这种上涨趋势可以用几近疯狂来形容。那些当时对证券市场感兴趣的人,特别是股民和炒黄金的人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股票市场开始出现了牛市,这一次是历史上最长的涨势周期之-。与此同时,黄金价格一落千丈, 降到了300美元以下。尽管1987年证券市场出现了行情暴跌,但道琼斯指数现在的指数仍比1987年发生股灾前高1000点,是《商业周刊》那篇文章发表时的6倍。与之相反, 黄金价格却仍在400美元左右徘徊。如果这算是股票交易的垂死状态,那我倒想知道,它活跃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
没有人会再买股票的断言显然非常愚蠢,仅仅当时每天有价证券的交易量就有5000万张。当时的买家又都是什么人呢?因为如果每天有5000万张的股票交易量,也就意味着必须有5000万张股票被卖出,同时又有5000万张股票被买人。买进股票的那些证券投资者,占炒股获利方的十分之一,他们很有手段,并且冷酷。他们悄无声息地买进卖出,没有人能感觉到他们的这些动作。因此在一场股崩发生之后,你往往会从对证券交易的评论中得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解释:所有人都应该把股票抛出去,没有人买进就好了。这当然是一个笑话。如果真是这样,证券行情表上交易额一栏肯定为零,关于股票交易的评论也只能刻意为之。
在闯荡证券交易所的职业生涯里,我碰到过一些证券交易市场,这些市场上有时真的会突然间一个买家都没有。在现代的证券交易所,这一现象是根本无法设想的。在上百万的交易人里你总能找到买家,一切只是价格的问题。只有在一些新兴国家的证券交易所里,因为没有人想买进,现在还会突然出现交易额为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