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而建立中央银行的呼声是源于1907年的大恐慌(即银行挤兑潮)。当时一个叫海因茨的纽约人,靠钻法律的灰色地带一采矿法, 拥到了“大金矿”。海因茨绝顶聪明,他是蒙大拿州的铜业巨子,同时又臭名昭著。
1906年,海因茨把采矿利益卖给了一家矿业公司,净利1000多万美元(在当时1000万属天文数字)。海因茨带着钱回到纽约投身银行业,担任了6个国家银行、10个州银行、5个信托投资公司,以及4个保险公司的董事或总裁。人心啊,永远都不知足。
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海因茨在1907年策划操纵联合铜业公司的股票。虽然联合铜业公司只有中型规模,原本掀不起大风大浪,但海因英操纵股票的阴谋失败后,却暴露了一张相当复杂的银行高层关系网。海因茨的触角伸得很远,他与纽约银行界的巨头之一一莫尔斯关系密切。莫尔斯直接控制着纽约三个国家银行,又是其他四个银行的董事。
金融机构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曝光后,令储户焦虑的情绪立刻升温,他们唯恐银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担心一旦银行倒团本线不保,因此立刻想把手中的票据(债券、存单等)兑成现金。大恐慌终于在1907年10月16日爆发了。由于银行不可能(现在依然不可能)保持100%的存款准备金,当恐慌引爆后,没有足够的现款兑现给储户。人性的疯狂不可抵挡。担心兑不了现的储户们蜂拥而至,他们首先冲着海因茨任职的摩肯泰国家银行挤兑现钞,然后又纷纷转向莫尔斯任职的国家银行,致使银行门前人山人海,人潮如涌。
在这紧急关头,纽约票据交换中心(职能是票据清算)一个由纽约银行成立的私人机构,立刻派人评估分析海因茨和莫尔斯任职的银行资产。经过审查评估,票据交换中心表示他们将出面担保摩肯泰和莫尔斯的银行。但是,为了银行系统不受海因茨和莫尔斯的污名牵连,便强烈要求海因茨和莫尔斯退出银行业。
在公众强大的舆论和同行的压力下,海因茨和莫尔斯于10月21日(礼拜一)被迫离职,银行在替换了管理高层后重新营运,挤兑潮暂且停止。不料,当储户们刚把从摩肯泰拿出来的钱,陆续存到纽约其他银行时,礼拜一上午刚刚遏止的挤兑潮,到下午又开始了。这次是冲着纽约所有的信托投资公司而去。事实上,这才是真正大恐慌的开始。因为有消息透露尼克博克信托投资公司总裁巴尼,也参与并下注了海因茨设下的赌局一操纵铜业公司股票。这个消息一经公布, 便重新燃起了挤兑的火焰。
尼克博克信托投资公司,是1884年由金融家摩根的同窗好友埃尔德里奇-手创办的,是当时全美第大信托投资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作为受托人,为个人和企业进行理财服务。埃尔德里奇任第一届总裁。到了19世纪90年代,埃尔德里奇退位,由罗伯特.麦考利接任总裁,巴尼担任副总裁。麦考利退位后,巴尼便自然而然坐上了总裁的宝座。巴尼无力抵挡高利润的诱感,以数百万美元的银行资金,倾倒在海因获设下的赌局里。
恐慌开始的头几天,纽约国家商业银行还发放贷款给尼克博克信托公司,以期暂缓储户的挤兑。可是到了10月21日,纽约国家商业银行突然宣布,拒绝贷款给尼克博克信托公司,不再充当结算代理人的角色。新闻公布后,立刻加剧了市场的恐慌程度。那天夜晚,纽约最著名、最有号召力的金融家摩根公司总裁一摩根,急忙从弗吉尼亚赶回纽约。他召集纽约银行界的高层开会,讨论如何制止大恐慌。
在摩根的大书房里,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城市银行(花旗银行的前身)总裁斯蒂尔曼,第一国家银行的贝克,还有几个负责评估资产的年轻金融专家,专家中有一个名叫斯特朗的银行家(大恐慌后参与建立了联邦储备系统,担当了第一-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直至去世),当时任职于信孚信托公司,他向摩根汇报说,他无法在短时间内评估出尼克博克的财务状况。
在有限的信息情况下,摩根不愿意采取救援行动,他决定停止援助尼克博克。摩根的决定开启了先锋,其他银行一一跟进,全都做出停止援助的决定。银行之间的信贷-停止, 货币立刻紧缩。
巴尼听到摩根的决定急疯了,他要求会见摩根,请求摩根出手援助。巴尼的请求同样鼓摩根驳回,无奈中巴尼被迫离职,此时尼克博克的丧钟也敲响了。10月22日早上9点,尼克博克一开门储户们便纷纷挤在银行大门前,吼叫嚷嚷着要求拿回存款,场面混乱不堪,不得不出动警察维持秩序。挤兑持续了3个小时,直到中午12点被迫暂停营业,尼克博克总共兑付现金800万美元。
大恐慌最后是如何被遏制的?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