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政策有什么特点?再贴现政策怎么运行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晌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
还可以通过对要求再贴现的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从而影响各种再贴现票据的再贴现数量,使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相符合,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一致。
再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产生与货币政策变动反向的告示作用。再贴现率上升意味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紧缩的。反之,说明中央银行实行的是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告示作用可以引导公众预期,改变他们的消费及投资决策。
再贴现政策有防止金融恐慌的重要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再贴现政策,可以履行其“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银行危机时期,再贴现是向银行体系提供准备金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公众也知道中央银行的再贴现贷款将会是一道可靠的安全屏障,加上中央银行的及时施救行为,就可以化解一场即将发生的金融惶恐。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由于票据市场不发达.贴现和再贴现均较少,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贷款调控基础货币。21世纪90年代后期,再贷款大幅下降,再贴现比重有所上升。
但是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发放再贴现贷款投放出去的笨础货币数最并不是中央银行可以完全控制的,因为借款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如果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较多,或者它认为经济不景气,再贴现政策没有好的贷欲机会时,即使再贴现率较低,也不愿增加贴现贷款,再贴现率经常变动会导致公众对中央银行政策的不信任,但如果中央银行把再贴现利率定在某个固定水平上,市场利润和贴现率之间的利差会使贴现贷歌的规模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产生较大的变动,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大幅波动,而这种波动并不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