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和泰勒创建了行为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学界“金科玉律”的萨谬尔逊〈经济分析基础》一书是以数学模式著称的,它1947年问世。而1964年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通过大量股市涨跌随机运动的研究,充实了萨氏“数学模式”的内涵,最后在萨氏的配合下,“有效市场理论”建立了。
可是也正是这种数学和图形分析,却创立了与“有效市场”相悖的“行为经济”理论。
1970年,泰勒在博士论文中试图分析人类对生命的价值观。他具体了解井下采矿等高风险行业的人们在工资比其他行业高多少时,才愿干的问题。他将此定义为“死亡风险报酬”。
泰勒是在看到阿莫斯和卡尼曼文章后才完成此文的。卡尼曼等人文章认为,在做出与概率和风险相关的决策时,人们会依赖思维捷径,这些思维捷径“经济效率极高,并且总是十分有效,但却容易犯系统性和可预见性错误。”
正是卡尼曼的这篇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才意义重大。它认为:人们常会判断失误,这并不新鲜。但是,如果这些错误是系统性的,而且可以预见,那么就值得一个经济学家去研究并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出来,做出与概率和风险有关的决策正是投资的意义所在。然而,泰勒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于是他跟校方商量,抽出时间去斯坦福大学搞短期研究,时值1978年,当时特佛斯基和卡尼曼正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教授,为期15个月。泰勒在阐述特佛斯基和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后来,在众多的心理学家和金融学家的努力下,分析出了每年股市在开始几个星期内,股价有短暂上升的“一月效应”。支持泰勒的人愈来愈多,终于泰勒等人“市场是非理性的,只要具备资金实力和投资魄力,就可能跑贏大市”的与“有效市场”论大相径庭的行为经济理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