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有双重认识观点的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夏普是位“有效市场”论者,但他同时对“跑贏大市”等“行为经济”观点倍感兴趣。他认为“跑贏大市”的惟一方法是冒险,并设计出衡量风险的β系数法。他实际上在同时研究着两派“兼容”的理论。
二、两派相同的氛围
“有效市场”与“行为经济”从各自的主要论点上看来,似乎是不可相容的,一个说市场有理性,一个说市场非理性。但仔细深入研究就可发现两者只是分析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问题中,甚至有互相“借用”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现实中有诸如夏普等双重观点的人,更是有采用两种理论从事实际操作而均可受益的现象。
行为经济学理论认为,投资者所做的大多数错误决策,都是由过于自信造成的,换言之,人们以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情况的要多。人们大量交易,也不进行充分的投资组合,同时根据刚过去的情况来预测不久后会发生什么。结果,行为经济学能提供给中小投资者的劝告只能是注意保护自己。泰勒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为401养老金计划提供最佳投资方案,夏普则在自己的金融引擎网站上披露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两人苦心孤诣,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卡尼曼2002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美国商业有线电视网主持人曾问他对投资者有什么建议时,卡尼曼的回答是,“买入后持股不动。”
当记者向法玛教授转述卡尼曼的这种“有效市场”观点的话时,法玛教授咧嘴笑了,“那证明我贏了!”他大声说。在某个层面上,这种得意不免显得滑稽。行为经济学派现在已明显成为美国各大院校金融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而1990年时还被划在圈儿外的新一代教授们,如今已被尊崇为经济学大师级人物。然而曾经为行为经济学的胜利奠定基础的现实世界也显示,这一理论用于实际投资咨询时,听上去又极像法玛和夏普。
这一现实世界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股市泡沫。根据严格的有效市场理论,凡是市场已经发生的事情必然有合理的解释。法玛把炒到天价的互联网股票称为高风险的但不是疯狂的赌注,因为在这些烧钱的网站中,将来总会出现一两家规模类似微软的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