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在股票投资里非常重要(当然不包括盲目的自信)。行为金融学认为,信心是影响金融证券市场价格的因素之一。了解历史的朋友一定对美国总统罗斯福1933年的"炉边谈话”并不陌生。20世纪30年代,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几乎摧毁了美国,美国的经济糟糕透顶,国民对国家金融市场的信心丧失殆尽,无不担心美国的金融业乃至美国的经济会因此而垮掉。
1300万人失业,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银行倒闭,信托公司濒临破产,全国性的挤兑风潮一波接着一波,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身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采取了一项颇见成效的措施——"炉边谈话”,用以提振民众的信心。坐在总统府外宾接待室壁炉前的罗斯福并没有谈及国家经济状况如何恶化,而出人意料地说道:“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比如买公债、做抵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要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放在床垫下更保险。”事实证明,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任何经济行政手段都有效。就在谈话发表后的第二天,人们不再挤兑现金,将钱重新存入了银行,不到一周,全国3/4的银行复业,一度关闭的证券交易所又重新开市,美国经济从此出现了转机。可见,信心在金融市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让市场繁荣,也可以让市场崩溃。对于投资者来说,对自己的投资行为有没有信心也是决定你能不能赚钱的重要因素。一个不自信的投资者,他的投资行为多半也是不自信的,或者说是没有依据的。
股市中,无论是庄家、机构还是散户,进入、撤出股票市场都源于对市场的信心,对未来股价、盈利与股息变动的信心。当投资者(尤其是庄家,因为庄家垄断着股票的数量,当他不大量抛售股票,就相当于控制着股票的供给;当他大量抛售股票时,就相当于扩大了市场上股票的供给)对股票市场充满信心时,股市就会上涨。反之,就会下跌。庄家诱导散户买入或卖出股票,也是通过打压、扶持散户的信心来达到。当投资者尤其是先知先觉的庄家、机构对市场失去信心的时候,市场的跌幅会很深,往往预示着熊市即将来临。一气下所有投资者都失去信心的市场是一獗不振、充满绝望的市场。
1987年香港的股灾,就是所有投资者的信心遭受到极大打击,导致疯狂抛售股票,结果非常可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年香港股灾的情形:
1987年10月香港股市的这场大灾难,肇因于美国华尔街股市暴跌引发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很大,自然难于幸免,况且当时香港股市本身也有调整压力。股灾前,香港的牛市已持续了一年多,在1986年10月1日至1987年10月1日的12个月内,股价平均上涨了89%,同期成交额也增至接近3倍,期间并没有像样的调整。在股灾前的几个月,市场投机气氛明显加浓,一些没有实在支持的冷门股、小型股借着利好消息暴升,很多二三四线股,也炒得脱节,100-200倍市盈率的公司比比皆是,有些上市公司市盈率要800年才归本,这是没有可能的。终于潜在的内部危机因外在因素的合力作用爆发了。
1987年10月16日,美国华尔街股指大幅滑落108点,随即引发全球股票市场如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连锁下挫。这个日子,后来被国际证券界称为“黑色星期五”。
10月19日(星期一),港股刚一开市,就迅即受到外围股市急泻的冲击,出现恐慌性抛售,这一消息由于香港传媒的快速报道,很快传播至于家万户,紧紧地揪住了当地大小股民的心。中国新闻社当日发自香港的一则电讯称:“香港股市今天疯狂下跌,今日一开市恒生指数下跌80点,至中午时,恒生指数报3501点,下午3时半全日收市时报3362.9点,较前市收市时下跌420.81点,总成交额为41.8亿余港元。今天的跌幅创香港股市历史纪录。在股市狂跌下,恒生指数期货首次出现3个停板而陷入全面整顿。”
这则电讯以“疯狂”一词来形容当日的跌势,实在是恰如其分。因为在10月初,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才刚创下3968点的历史最高纪录。由大牛市而一日之间演变成大熊市,其来势之快及幅度之大,实令人始料不及,即使著名的股评专家,也难免大跌眼镜,莫名其妙。股市的魅力、股市的风险、股市的不测、股市的残忍,于此可见一斑。仅这一天,香港股市市值一下子销蚀了700多亿港元,怎不叫大户变色、中小股民捶胸顿足。
在这次股灾之前,人们犹记得,香港股市曾发生过两次大跌市。第一次在1973~1974年,从恒生指数年末值的变动看,两年内指数相差了近4倍。
第二次在1982年,以该年年初恒生指数与年末相比下跌了44.2%。但像这次一日之内跌势这样迅猛,却是从未有过,再加上恒生指数期货对这次跌市的负累,也是过去曾未遇到的难题,使得救市更为棘手。
10月20日早上,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变措施,鉴于外围股市崩溃的影响一时不能消除,香港股市难以避免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售压力。遂决定由10月20~23日连续停市4天(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市场同时宣布停市),以改善股市交收情况及让投资者冷静下来,等待美国股市稳定。这次停市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国际金融界,很快就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质疑停市的必要性。当时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解说,停市 的决定,是根据交易所章程办理,停市4天是为了让经济行理清积压的交收。因为港股近期的成交额比预期倍增,但24小时交割程度不能如期进行,甚至48到72小时的期限也未必能够如期处理。另外,世界性的股市灾难性崩溃也拖累香港股市,有必要给投资者一段冷静时间。他在一次讲话中还表示,如果不是采取这项措施,香港已是"尸骸遍地”。赞同停市的还有当时的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负责人胡经昌。胡氏表示,暂停买卖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至少可以将外围市场疯狂下跌的抛风冷却下来,停市4天可使经纪间的股票交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更可让空仓盘补回股票,对救市有利。
香港时富集团证券部经理郭思治也表示,为了阻止香港市场像外围股市般的跌幅,联交所决定停市是一个明确的选择,这一决定使投资者可冷静分析情况,以决定今后的投资策略。时任香港汇业集团证券部经理的王延庆同时发表意见,赞成联交所作出的停市的决定。他指出,由于市场的交投已经混乱,如果任由股市进行交易,只会加剧疯狂性地抛售。在联合交易所的决定一做出,负责香港金融事务的港府金融司也发表声明,对停市的决定予以支持。不过也有人对此有不同意见,如香港东亚银行董事总经理李国宝就认为,联交所宣布停市的决定,可以安定人心,但停市4天太长,1到2天已经足够。
百利大国际一位投资经理的看法是,停市虽 可阻止逼仓,但如果美国股市继续下跌,香港股市重开时清况将会更坏,还是应该继续开市,由市场本身去作决定,这样投资者也有权出售股票套现。对于联交所停市决定的利弊,香港金融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停市4天,毕竟是香港股市极为罕见的举措,加上在这次全球性股灾中香港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停市的市场,引起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现在假设联交所当时不宣布停市4天,或者只决定停一两天,情况又会如何?这个假设的结果,至今当然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发生,无法定论,后果也许比停市更严重都有可能。但停市4天后重开的香港股市,未能阻止恒生指数凌厉的跌势,恐慌性抛售更甚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它确确实实发生了。10月26日,又是星期一,又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平静之中潜藏着杀机,在极度不安中度过了4天和一个周日的香港股民,再次迎来了大灾难的一天。
这一天,重开后的香港股市虽有港府外汇基金、汇丰银行、国际结算公司、大通银行、里昂信贷银行、柏克莱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事前安排了20亿港元贷款予香港保证公司,使其能承担对期货交易所成员的承诺,并放宽收购限制,香港银行公会也决定将当日贷款优惠利率下调1厘至7厘半,但所有这些救市的措施均告生效。因停市而积压多日的沽盘,仍如决堤的洪流,猛烈涌入市场,一发不可收拾。当日恒生指数暴泻1120.7点,下降至2241.69点的水平,创下香港有史以来,也是这次全球股市大跌中跌幅的最高纪录,跌幅达1/3。
26日晚,港府有关官员通宵开会,商讨挽救股市对策。27日清展,港府又宣布了几项救市的新措施,包括:心再度减息1厘至6厘半;@继26日安排的20亿港元后,再安排另外20亿港元的备用贷款,来挽救负累股市的香港期货市场,其中10亿港元由港府自外汇基金中拨出,另10亿港元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世丰银行、渣打银行平均分担。此外一些大公司也开始收购本公司股票支持救市。这些举措,虽然使27日曾一度跌破2000点大关的恒生指数反弹,最后以2395点收市,比26日上升154点,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因停市受押击,海外基金对港股的投资缺乏信心,使得所有救市行动不足以抗衡其不断抛售。此后数日,大量沽盘继续全面出货。结果是,到
1987年底,恒生指数虽曾回升冲上2300点,但大部分股价仍未能回复至1987年初水平。由香港恒生银行编制的恒生指数,是衡量香港股票市场“气候"的一个重要指标,素有香港经济"晴雨表”之称。多年来一直被香港各界普遍采用,至今仍是香港最权威的股票指数,恒生银行从1969年11月24日起,逐日发表这一反映股票市场当时股价平均升降变化的指数,指数升高表示股价上升,指数下降表示股价下跌。从上述恒生指数的累挫可以看出,仅10月19日和10月26日两个交易日内出现的恐慌性抛售,就摧毁了恒生指数多年来累积的升幅,其对香港股市造成的创伤程度之深,至今仍无过之。从其造成的损失来看,这场空前"浩劫”也使香港股市市值由
1987年10月初高峰期7670亿港元下降到11月初的约3800亿港元,市值足足减少了一半左右。以香港当时有80万港民估计,每人平均损失近50万港元。
这场大股灾对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很快显现,相当一部分百货零售业、娱乐业因此受到打击,酒楼喜宴的晚酌转淡,新推出的冬装刚“初炉",就不得不以大减价招揽顾客,计程车司机收入大降,尖沙咀、铜锣湾等繁华商业区的热闹程度大不如前。只有超级市场的廉价食品比以前更畅销,反映出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打细算,手中的钱少,消费开支自然也就缩减了。总之,1987年的冬天,对香港的股民来说是一个特别冷的“寒冬",冷到很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由此可见,信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有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市场就会暴跌,单个投资者对自身投资行为失去信心,就会造成投资行为失败。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中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对自身投资行为充满信心,这是成功投资的首要条件。中国股市是个信息很不对称的市场,庄家掌控着大量的资金、较高的操盘手法和较多获得一手信息的渠道。所以在股市投资上比散户自信得多。散户却显得很被动,在股票投资上很不自信。相信股评、相信小道消息、好跟风操作、爱抱怨市场、爱抱怨政府、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涨就追、一跌就抛、无法忍受空仓,等等,这一切都源于信心的缺失。我不知道有哪位投资大师是靠股评、靠打听小道消息、靠抱怨、靠追涨杀跌而成为投资大师的,但我知道索罗斯、巴菲特绝对不信股评,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是绝对自信的。我们投资股票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的后果,与对国家经济缺乏信心产生的危害是一样的。
很多散户缺乏信心都源于对庄家的惧怕,事实上,庄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庄家掌握着于万、上亿的资金进入股市,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而散户的资金远远比不上庄家,自然风险也就小得多。庄家每一次操作失败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而散户操作失败的损失都是可控的。庄家要卖出股票,清理仓位需要很长时间,最快也要半个月,而散户一看形势不好,可以立刻清理仓位,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可见散户在很多方面具有庄家没有的优势,是完全可以充满自信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十分擅长以弱胜强的斗争,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避敌之长击敌之短。毛泽东的很多军事思想都对我们股票投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相信毛泽东投资股票也一定能成为伟大的投资大师,而且绝对是散户打败庄家的经典案例。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红军只有小米加步枪的"散户”装备,而对手蒋介石是典型的“大庄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装备有装备。“小散户“毛泽东靠什么打败”大庄家“蒋介石的呢?靠的就是自信和智慧。毛泽东本人是极具自信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于里”。毛泽东向来都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他眼里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他相信自身的智慧,敢于坚持自己的科学判断。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提出了游击战术;在中国的革命何去何从的时刻,他独树一帜地指出了"衣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他敢于说出“星星之火,可以撩原”;在抗战时期,很多中国人对“速胜论”、"亡国论”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发表了《论持久战》;当解放战争面对号称八百万的蒋介石部队时,毛泽东自信只要3-5年就能结束战争,结果只花了3年就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毛泽东是自信的,没有那份自信,他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没有那份自信,他不可能打败蒋介石这个“大庄家”。我们没有毛泽东的魄力,但我们可以与“庄”为友,一起赚钱。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投资者都缺乏这份自信,总认为散户注定是失败者。在操作上频频出错,总幻想着股票一买就能涨;在思想上时刻想着庄家在于什么,从不思考自己在干什么。
”成功只能靠自己”这是许多成功人士在总结自已成功经验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可以肯定的是,股市里没有谁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成功,除了自已。庄家没有善心,股评没有信誉,股友没有能力,只有我们自己,相信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小马过河的寓言,大家一定知晓,说的是一只小马要过河,可它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他就去问老牛,牛说,河水不深,可以过。接着它又去问松鼠,松鼠却告诉它,河水很深,不能过河。无奈的小马不知该怎么办了。但它毕竟是聪明的,它没有选择贸然相信哪一方,而是选择了试探性过河,终于获得了成功。股票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候也会有小马一样的困惑,但很多投资者却选择了与小马截然相反的做法。
当然,保持信心并不是要你目空一切,盲目自信。盲目自信往往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信心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判断上,盲目自信是不切实际,毫无理性的冒险,只会使你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盲目自信导致投资者死死抓住一只股票,希望它能涨,就像“死多头”一样,即使有非常多的证据显示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仍然对别人说这家公司很有实力,一定会涨的。他在掩饰自己的挫败感,表现出盲目自信。有研究表明,股票投资者都盲目自信,相信自已进入股市能赚钱。这种自信正如75%的司机认为自己的技术超过平均水平。投资者之所以盲目自信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已知道得太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说,认为股市投资很简单,就像自己的印钞机。其实,投资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不计其数的受过高等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跟业余投资者一样,也会作出愚蠢的投资决定。盲目自信只会使你变得更加愚蠢。在控制盲目自信上,女性比男性占有优势。有个学术研究,研究的问题是谁是更好的投资者——男性还是女性?从长期投资结果看,成功的女性比成功的男性要多。这个结论应该不会让大家感到吃惊。男性和女性犯错的概率几乎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男性往往盲目自信,因此,交易次数十分频繁,而且也不进行仔细的思考。跟女性相比,男性作出了更多缺乏理性的交易,所以他们犯错的次数比女性多。当然,现实生活中,最有名、最富有的投资者几乎全是男性,这或许是女性不喜欢参加投资的天性吧。如果女性参加投资应该不会比男性差,她们从来不走极端,不会采取某些盲目自信男性所采取的方式经营自己的股票。过度自信的人成功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判断准确,也可能是因为运气好,或者两者兼有。这些人是特殊群体,大多数人不要幻想自己能成为特殊群体。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女性虚心并且保守,所以她们进行的投资活动一般都是有把握的。毫无疑问,在这点上女性占了优势。假设交易次数越少,缺乏理性的交易次数也就越少,应该把今天买,明天卖的“超级短线”交易模式抛之脑后,这种模式是建立在熟练交易技巧和严格止损基础上的。普通投资者进行“超级短线”交易是不理性的,是典型的“增加成就感、逃避挫折感”。频繁交易只会使得投资行为没有依据,缺乏思考的理性。当你看见频繁交易者总是兴致勃勃地炫耀自己在某只股票上赚了多少钱的时候,问他总收益的时候,他总是无言以对。
投资者应该对盲目自信有所警觉,因为它会导致严重错误,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投资者常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