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它对投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就预期的实践周期来说,会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如果我们对股票价格的变动方向、价格幅度等的变化预期仅限于短期的行为,那么我们的投资行为也就趋向于短期行为,反之,就是长期行为。股票投资市场上人们预期的实践周期大都是较为短期的行为。通常是数天、数周、半年不等。超短线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通常在3天到数周,有的甚至只有1天。中线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通常是数周到半年。长期预期的投资者是一些战略投资者。如美国的巴菲特、中国的林园。他们对股价的预期通常都在几年以上,甚至达到几十年。
由于股市总的趋势是上涨,再加上他们对股票投资价值的长期预期比较准确,所以收益非常丰厚。其次,就预期的性质来说会产生理性和盲目的影响。那么理性的预期对我们的投资行为的影响正确的方面可能多一些,盲目的预期对我们投资行为的影响也就显得盲目。理性预期都是建立在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基础上而来的,比如投资者通过全方位考察得出的预期就是理性的。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则是通过媒体、小道消息等,得出的预期就是盲目的。例如,有的投资者预期自己在股市中实现每年300%的收益率就是典型的盲目预期。在股票市场上,心理预期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很多发生在股市上的现象我们不能理解,那是因为我们缺乏理解这些现象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非常糟糕,但是它的股票价格却一直上涨。而另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看上去很好,但是它的股票价格就是不怎么涨。投资者对这种现象总是不能理解,那么市场预期就告诉我们,人们投资行为取决于对未来股价变动方向和幅度的预期值。业绩不好但是价格上涨的股票,就是因为人们对这只股票的未来预期值很大,所以,它的股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上涨,而那只业绩不错的股票不涨的原因就是人们对它的未来预期值太小。所以很多人认为"买股票就是买预期”。
大众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常常影响着股票市场的上下波动。个体的心理预期也会对其自身的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是能够在夸大的市场预期中寻找到获利机会的。
在研究预期到底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之前,必须先找出是什么因素导致股价在波动。这一因素实际上很平常,但几乎多数投资者都认为研究导致价格波动的因素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或者他们认为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国家的经济现状、市场信心等,这些片面的观点,使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存在。实际上,推动股票价格波动的最终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人人皆知的概念,但却很少有投资者愿意用它们来思考问题。无数的证券分析报告、市场预测都会迎合大众的口味,提到:“人们对石油价格的担忧会使股市不稳定,,'"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股价的进一步下跌"。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说:“当今的股票供给量是稳定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需求却在增加,所以股价会上升。”这个道理简单得让人厌烦,用供给和需求来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每个人都做得到,但悲哀的是,没有人愿意去使用它。中国股市在2001年到2005年的漫长下跌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卖出了股票,没有人愿意去投资股票。到了2005年,你叫朋友去买股票,他肯定会说:“你小子疯了,大家都离股市远远的,你干吗叫我去买啊,你不是疯子是什么?”然而,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却不这么看,他会用供求关系来很好地把握市场的获利空间。在2001年到2005年漫长下跌的过程中,市场没有给任何人希望,无论你是抄底,还是抢反弹,最终结局都是被套。到最后,也就是大盘经过近四年的阴跌(慢慢下跌),几乎所有投资者,包括抄底的、抢反弹的投资者都无法忍受股市的折磨,忍无可忍地卖出了自己手中的股票。这时候,不知道你想到没有,股票交易是一对一的行为,有人卖就必然有人买,那么这些股票都被谁买去了呢?散户是不会去买的,因为他们恨不得离股市远远的,他们还在拼命地卖自己的股票呢。那么又有谁会买这么大量的股票呢?结论就是被庄家、被机构买去了。他们为什么要买呢?我想我们从基本面分析或技术指标分析是找不到答案的。然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却告诉了我们很多的信息。庄家在努力购买自己需求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扔掉呢?反过来,我们再看看2007年,当上证指数经过一番挣扎终于站上6000点的时候,有哪个散户不为之心动,都相信它能站上8000点。每天新增开户的人数最高曾达到近30万,当时大家聊天的内容全都是股票,社会流行一句话:“不买股票的人是愚蠢的。”是啊,这么多人买股票,那股票是从哪里来的呢?股市并没有扩容啊,聪明的人会想到,能满足社会上这么多散户的需求星,一定是从庄家、大户、机构手中卖出来的。那么,庄家都不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还要盲目从众,相信大盘会冲上8000点,去抢如此高成本的股票呢?可见,供求关系对股价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下降;供小于求,市场价格就会上涨。只要资本市场存在,这一规律就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