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折扣率与基金的规模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效应,即基金规模越大,折扣率越高;基金规模越小,折扣率越小。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封闭式基金普遍用折价方式交易,我国出现的小规模基金溢价交易现象,是因为国内投资者混同了基金与股票的概念,更多的将基金作为个股来炒作,从而产生了和小盘股价格高相似的效应。
而2000年4月保险资金入市以来,大规模基金开始加大了折价的幅度,这与资金的入市目的有关,保险资金主要是为了基金的较高收益率,基金交易价格越低,它们的实际收益率越高;而且这些保险资金一般金额较大,小规模基金不足以供其投资,故选择了大规模的基金,由此也是造成大规模基金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观察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可发现溢价交易的小规模基金其持有人结构明显与其他基金不同。
对折扣率的理论分析
西方理论对基金贴水已形成了多种理论,结合我国实践可得出如下分析:
(1)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一规定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使市场上的股票投资分散化,使市场上众多机构投资主体的力量相互制衡,避免基金操纵股价,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股市结构的特殊性——占很大比例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这样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就完全有可能持有某上市公司流通股的30%以上。
此外,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用是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基金管理人自然要尽可能地重仓持有一些股票以便于拉抬股价,这使得基金的资产净值中含有较多的“泡沫”。在这种情况下,基金持有了有较大的流动性的资产,能够实现的价值会低于甚至远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这样就导致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对这一结论的测试可以通过投资集中度来看,我们从每季度公布的基金投资组合,可以看到基金投资的集中程度,从而判断该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一般的,投资越集中,流动性风险越高,变现能力越差,折价幅度越大;反之,投资越分散,流动性越高,变现能力越好。
(2)业绩理论。根据此种理论给出的基金价格的定义公式为:基金价格=单位基金净产*基金收益率/市场贴现率,在这里把市场贴现率的定义为股市收益率,基金收益含有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
(这里没有考虑到封闭期的问题,在封闭期结束时,由于基金面临清盘,基金持有者将成为基金净资产的真正所有者,基金的价格应趋于基金净值,故此公式只是在远离封闭期结束日的基金理论定价模型。)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推出:折扣率=(基金收益率-股市收益率)/股市收益率。这可以作为业绩理论的公式,按此公式计算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2000年的数据,得出超过市场收益率的投资基金并没有溢价,而低于市场收益率的投资基金也并不一定折价。
(3)噪声理论。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在发展初期,无论从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信息的披露、交易者的素质、市场规模以及立法、执法等方面都与西方相差甚远。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噪声问题更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投资者持有封闭式基金需要承担更大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因而封闭式基金可能有较大的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