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期出台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地结合优势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装备、机械、汽车、能源、电子、冶金、石化、矿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那么,工业互联网如何促进行业融通发展?行业融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对行业融通发展的作用?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赋能促进行业融通发展,可有效打破行业壁垒,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打通产业生态跨行业供应链。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供给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对接平台,能有效打破各行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有助于实现区域内行业协同整合升级。基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打破行业间壁垒,实现区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打通一二三产业,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进程,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为新型产融结合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行业融通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
徐晓兰:行业融通发展面临三个挑战。首先,国际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赋能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局面。当前,美欧日等加大对工业互联网投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在行业应用方面存在弱项,必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避免在新一轮竞争中再度落后。
其次,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国内大多数企业数字化程度较国际偏低,网络协议、设备接口等不统一,技术标准多为国外企业掌控,严重制约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风险随着联网设备的增加进一步加大。尽管我国已出现一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行业融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但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全面推广,企业界仍以观望为主。
再次,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和跨行业基础设施尚未普及与健全,导致行业内大数据无法统一管理和使用,行业间数据资源孤立、分散,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发展要素也相对匮乏,懂得工业互联网知识的行业人才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智力资源相对稀缺;开源社区规模较小,开发者人数较少;工业互联网共性标准尚未制定,数据难以融通;跨行业治理的政策体系有待建立,亟须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行业融通发展有何建议?
徐晓兰:要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做深、做透。遴选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的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出特色解决方案。推动部际合作,评选试点示范项目,推动行业解决方案推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型集团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周边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形成行业生态。促进行业数据流动,打破行业壁垒。加强数据确权与数据资产方面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跨行业工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构建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的国家级数据平台,解决行业数据“孤岛”问题。
此外,强化区域内产业链协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鼓励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多种方式引导区域企业使用平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基于区域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区域制造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统筹规划,建立多层级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建立跨行业共性标准,推动行业工业数据对接;完善工业互联网能力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水平;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开源社区,完善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