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的概念是2009年1月IBM首先提出的。它的核心是“智慧”,以一种智慧的方法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根据IBM的报告《智慧地球赢在中国》(2009年), 这种智慧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三个特征:
(1)更透彻的感知。
这里的“更透彻的感知”是超越传统传感器、数码相机和RFID的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通过使用这些新设备,从人的血压到公司财务数据或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2)更广泛的互联互通。
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
(3)更深入的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深人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来解决特定问题。这要求使用先进技术( 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和职能部]的数据和信息,并将特定的知识应用到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场景、特定的解决方案中以更好地支持决策和行动。如今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当然,作为商人,IBM推出这个概念是为了卖它的软硬件产品和一揽子解决方案。不过,这个体系比较完整,理念比较新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国家的政府机关和企业采纳了IBM的“智慧地球”方案。
IBM的“智慧地球”包括多个模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智慧的食品系统、智慧水资源管理等。每一个模块都是独立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硬件、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平台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讲述,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其网站浏览。
目前智慧地球仍停留在概念和计划阶段,真正产业化的项目和案例不多。A股中,也尚难找到已经建立起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