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仅是中国经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源,同时又是降低企业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技术手段。所以,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而言,股市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非常遗憾的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号称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对应的却是股票市场的熊冠全球,而且10年不得翻身。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们不该为此作出深刻检讨吗?
我们认为,股市长期熊市至少是中国金融风险不断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其中,2010年之后,中国长期坚持把发展债券市场当做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优先选择、主攻方向,从而弱化了对股票市场应有的重视(如下图所示,债券市场规模3年翻一番)。当然,在债券市场相对弱小的时候,着力推一把无可厚非,但长期视之为金融市场发展的战略重点,那就会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严重扭曲:即股权资本不断弱化,债券资本过度膨胀——它会严重推高企业杠杆水平。
尤其在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外需骤减,而经济增长必须依托内需拉动,更需要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发力的过程中,时时刻刻保持企业、乃至全社会自有资本与债务的均衡扩张,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的同步增长保持企业资产负债比例——杠杆率在安全水平,这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举措。以此衡量单方面扩张债券市场的做法,是不是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跑偏了。
另一个跑偏同样发生在金融市场,那就是货币过度膨胀,挤压资本金融不断萎缩。这件事我们说太多了,不再重复。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纠正错误,让中国金融尽快回归基本规律、回归常识,必须从两个层面把握金融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整体金融层面,必须坚持“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的原则;从资本金融层面,必须坚持“股权资本为主,债务金融为辅”的原则。
毫无疑问,资本金融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货币金融仅仅是企业和金融机构解决短期流动性调剂的工具,货币金融显然应当处于从属地位;同样,股权资本是债权资本得以存在的前提,没有股权资本就无所谓债权资本,没有哪家银行可以把钱借给“零资本企业”。这就是道理,就是金融最最基本的规律,违背这些规律,本末倒置地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必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正因如此,我们应当检讨,今天的金融乱象,今天的杠杆畸高是不是和我们多年金融发展思路跑偏密切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说,企业净资产——股权资本是企业的核心资本,其充足与否,不仅关乎企业财务安全,同时也是其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定价的关键依据;对金融机构更是如此,核心资本充足率是一切安全考核指标的第一要素。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股票市场置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我们说,金融市场有不同分类,哪个门类更重要,不该由其规模大小决定,而更该是它的功能决定。
债转股、资产证券化这样一些资本手段,只可能作用于少数企业,而绝大多数企业的必须依托更为广泛的股权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健康向上,才能获得有效的财务平衡,才有可能降低杠杆率,降低融资成本。而这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任由股市下跌,以资产价值计算的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杠杆率还会进一步上升,以资产价值为依据的抵押债务也会频频暴雷,金融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我们必须负责任地指出:金融管理部门不能任由股市不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