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货币增长8.6%,狭义货币增长4.6%,流通中货币(M0)余额同比增长3.1%。另据初步统计,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上周五晚上,央行公布了一季度金融数据,而数据超乎预期的高涨,让所有分析师们整整一个周末都处于亢奋状态,股市今天开盘也反映了这样的亢奋,大幅高开。
真值得如此亢奋吗?不错,金融数据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正在快速复苏,贷款等社会融资需求在增加,这当然该是好事。但就金融本身而言,这样的增长不是没有令人担忧的地方。货币当局3月份的资产负债表还没有出来,但从2月份的情况看,中国官方口径的货币乘数已经达到创纪录的6.43倍,如果3月份M2增长8.6%依然是货币乘数增长而非基础货币投放所致,那3月分货币乘数恐怕会高于6.43倍。
真会是这样吗?在等下央行3月份资产负债表吧。不过,无论如何笔者都不希望看到货币乘数的进一步上涨,因为它预示着中国金融杠杆还在提高,其对应的金融短期化势必还在加剧。
因此,中央银行责任重大。关键在于“转变认知,放弃传统套路,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抑制货币乘数进一步攀升,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短期而言,央行至少需要尽快加大“收短放长”的操作力度。一方面,加大银行系统长期流动性供给,稳定货币市场利率;另一方面,不要让股票市场产生不良预期。
周末,绝大多数投资者沉浸在中国经济有可能探底回升的预期当中,但同时也有一种声音显得十分刺耳,它们依据央行连续20天停止公开市场操作判断:央行本轮偏宽操作见顶,而未来更多是收紧。这当然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并不排斥市场调整,但实在担心预期管理不慎,或央行动作被过度解读和过激理解,从而破坏市场健康。历史上,这类事情屡屡发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总在提醒:货币政策不能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