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金融的本分。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场空前大疫情,伤害就是实体经济,所以现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必须发力,帮扶实体经济渡过难关,这才是中国经济面对明天的“基本盘”。习总书记讲: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现在就是需要中国金融又活又稳的当口,值此关键时刻,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应当说,正当其时,发力有据。
信贷不是支付利息就可以,难道还有费用?长期以来,信贷市场存在大量“潜规则”,比如有抵押、还要有担保,而贷款企业经常莫名其妙地必须多支付一笔担保费。所以,对企业而言,如果贷款利率为6%,那么全部贷款成本恐怕就需要8%到9%。还有,企业贷款不是到期偿付,银行经常要求企业按季分期还款付息,这对企业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大大提高了企业贷款成本。
类似事情如果放任自流,降低企业贷款融资负担就是一句空话。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管了,从内文看,刚刚发布的《通知》就是这样的一份“金融行为的规范性文件”。《通知》共计六个部分20个条款,细化了严禁贷存挂钩、强制捆绑销售等先行规定,取消了部分涉企收费;同时,在助贷环节,要求银行明确自身收费事项,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管理,评估合作机构的收费情况;在增信环节,要求银行合理引入增信安排,从银行独立承担、企业与银行共同承担、企业独立承担三个角度,对信贷融资相关费用承担主体和方式等提出要求;在考核环节,对银行资金定价管理、信用评级和拨备计提等影响融资成本因素提出要求,并要求绩效考核取消不当激励。
特别值得点赞的是:《通知》不仅完善了融资收费管理制度,而且还对分支机构和员工行为提出了具体规范要求。从业务特质看,金融行为的终点一定是人的行为,而正在贴近企业、贴近贷款客户的也是基层分支机构的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金融大案要案大量发生在基层分支机构,所以,严格规范分支机构的行为,严格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不仅关乎企业信贷成本的高低,同时也是防范金融腐败的必要措施。
今年的“会议”正在进行中,会议中,关于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问题也是热门话题。但殊不知,监管同样是重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尤其在央行不断降息、降准的过程中,监管对收费的清理规范,其对拉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幅度而言,可能1次相当于3到4次降息的效果。中国需要这样的、强有力的金融“逆周期”调节。
未来,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应当是大趋势。但金融是不是就亏了?这其实是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金融少赚一点,让企业在更好的金融环境里如鱼得水,这是不是可以大大降低金融风险?是不是可以为金融业培育更好的客户?是不是会使金融生命力更加旺盛?从这个角度上说,实业活,金融才能活;实业稳,金融才能稳。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可见,金融业需要远见,懂得取舍,而不要在金融至高无上的道路上跑偏。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明确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正是这次会议上,总书记特别强调: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那中国国情是什么?很多,但对经济而言,一定是以实体经济为本。所以,金融必须通过为实体经济服务赚取合理利润,而绝不是无视实体经济死活的“利益最大化”,更不是脱实向虚的空转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