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2%、6.0%——GDP增速三个季度,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低,这当然说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当然有亮点。比如在第二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平均值。而且,高新企业增加值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达到14.1%,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总体看,9月份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比8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2%。
另一些亮点出现在第三产业。比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11.9%和11.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值2.6、2.4和2.1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还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9.8%,高于均值12.8个百分点。
亮点主要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转变正在进行中,而且成效显著。但这无法掩饰“经济内需需动力严重不足且三大产业发展有失均衡”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GDP分为内需和外需两部分,就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情况而言,中国净出口(顺差)20462亿元,同比扩大44.2%,这说明,外需对GDP的影响是正面的;所以,拖累GDP增速回落的关键因素就是内需不足。另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54.0%,高出第二产业1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GDP增速的贡献率为60.6%,高出第二产业24.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GDP增速贡献率60.5%,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50.6%。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也只有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5%。
说实话,当笔者看到三大产业、尤其是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过缓之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消费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越高,让我对中国经济失衡的担忧越重。原因至少有二:其一,是第一、第二产业贡献严重不足,才显现第三产业贡献巨大;其二,第一、第二产业是“皮”,第三产业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第一、第二产业提供的坚实购买力,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卖给谁?没有第一、第二产业创造财富增加老百姓收入,消费增长是否可持续?
当然,在第三产业供给不足的时期,适当拉动一下,补足短板是必要的,但这绝不是经济可以长期“失衡发展”的理由。近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引导中国经济结构向美国学习,不检讨、不改变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方式,一方面任由金融偏离实体经济需求,扭曲实体经济生成环境;另一方面迫使经济过度依赖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这难道不是经济结构的“脱实向虚”吗?
必须改变这样的现实,这也应当是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应有之义。就当下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金融问题。据数据,财政降税已经超过1.5万亿元,年底将达2万亿元。这是财政在拉动内需方向前所未有的力度,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只需企业融资成本轻微的上升,财政降税的努力就会被严重消耗。
所以,降低中国金融成本已经刻不容缓。如何降低?全世界有的是现实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研究?为什么不能借鉴?笔者认为,货币政策需要努力,尽快实施更有力度的逆周期调节,真正对中国经济内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