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市场的因素发生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而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最终要通过成交量和股价来实现,因此,量价关系涵盖了市场的一切信息。量价关系的状态不仅是市场运动的现实反映,而且还预示着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研判市场趋势必须要抓住量价关系这一本质。我们只有全面正确地把握量价关系的本质特征,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的运行趋势。
成交量是一种供需表现,代表股票投资者购买股票欲望的强弱,由人潮汹涌转而门前冷落,再由呆滞平淡转至汹涌澎湃,确实反映出股价波动有高潮,也有低潮,有高峰,也有低谷。这种循环过程反映出人气的聚或散。股市的人气聚散都需要一段时间,不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它如波涛一样,大浪过后,尚有余波和浪花,兴风作浪前亦有明显的征兆。将人潮加以数字化便是成交量,一段行情初起,成交量开始增加,是渐进的,并非急剧的,直到无法再增加,行情便告一段落,进入整理阶段,成交量逐渐减少。另一段上升行情再起,股价继续上升,成交量再度逐渐增加,股价创新高而维
持不跌,必须有大成交量做基本,也就是表示换手积极,以维持股价。股价下跌时,人气四散,成交量开始迅速或缓慢萎缩,无法再减少时,下跌行情再起,股价继续下跌,成交量再度萎缩,股价不断创新低,陷入低谷而无力翻升就是由于人气不断削弱,形成供过于求的现象。
由此可以发现,成交量是股市的先行指标,分析成交量的变化就可以预测股价的动向。正如美国股市投资专家格兰威尔认为:“成交量才是股市的元气,而股价只是成交量的反映罢了,成交量的变化是股价变化的前兆。”因此,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往往暗示着股价的未来趋势。当价格和成交量配合时,上升行情中的股价会继续攀升,而下跌行情中的股价会继续探底;当价格和成交量背离时,就是股价出现反弹或反转的信号。因此,成交量放大或者缩的变化,对股市的行情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能透露出行情向上或向下的信息。从而使投资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一般来说,当股价上涨时,成交量也随之增加,说明买方积极主动,多头行情展开,这时应顺应多头行情买入持股为主,以待日后股价上涨获得厚报:当股价上涨而成交量下降时,说明股价正处于较高位置,市场中出现观望心理,买盘明显不足,这往往是股价下跌的信号,如果连续几天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把持有的股票及时卖出;当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也相应减少,说明股市冷淡,大势不好,投资者宜及早出局,保存胜利成果,等待机会;而当股价继续下跌,成交量突然增加时,表明股价可能已探底成功,投资者跟进为宜,日后将有厚报。
一般来说,成交量的峰值和股价峰值相伴而生,前者在先,后者居后。如果市场牛市波段的形态是先慢后快,则成交量峰值出现之后会立即出现股指的峰值(顶部),反之,如果牛市波段的形态是先快后慢,则成交量峰值出现之后,股指的峰值(顶部)相隔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出现。如2000年1,2月间的牛市波段为先慢后快型,2月17日,沪指创下1770点高位,成交量放大到499.13亿元的天量,成交量的峰值与股指的峰值几乎是同时出现。而1998年3月末至6月初的牛市波段是先快后慢型,成交量的峰值在4月9日(124.92亿元)就已经出现,而股指的峰值(顶部)1422点1998年6月4日才出现,相隔了40个交易日。
用量价关系来判断大势的性质,尤其是确定大势的转变,是技术分析的重要方法,如果配合其他法则更为有效。著名的甘氏成交量四法则,就常被用来进行大势的判断与买卖时机的掌握。其法则一是在一个持续的牛市以后或者是个股较快的上升之后,通常会出现较大成交量,表明此轮上升已结束或至少是暂时将回落。因此,在伴随大量成交的一个急剧下跌之后,当第二回合升势发动、但成交量减少时,该股也就创下了最后的顶部,大势将向下调整。法则二是如果股价在创出第二个较低顶部之后作窄幅或横向盘整运动,随后突然成交量放大,就是进一步下跌的信号。法则三是当长期下跌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股市接近底部,这时成交量减少、且波幅变窄,表明空头市场行将结束,是股市转势之信号。法则四是在第一个急速上升从熊市转为牛市之后,市场会有次级反应,形成一个底部,正如第一次急速下跌之后会有次级反应,形成一个次级顶部一样。如果成交量放大,表明价格会推上另一个新的高位。换句话说,就是临近顶部都有卖方增加,临近底部则卖方减少。根据这些法则,我们可以较好的把握大势,确定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