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上市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首先是买壳,即收购或受让股权。收购股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收购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困难较大。要同时得到股权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另一种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适合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三无公司”。什么是买壳上市?买壳也就是说将这些业绩差的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置换成自己公司的优质资源,而实现上市融资目的。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详细的炒作计划,能从二级市场上取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
(2)其次是换壳,即资产置换。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卖给关联公司,再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提高壳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配股资格,实现融资目的。
(3)最后是价款支付。前有六种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资产置换支付、债权支付方式、混合支付方式、零成本收购、股权支付方式。前三种是主要支付方式。但是现金支付对于买壳公司实在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很难一下子拿出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现金。所以目前倾向于采用资产置换支付和债权支付方式或者加上少量现金的混合支付方式。
买壳上市的优点:
1、与直接上市相比,可以避免冗长的审批环节以及上市过程中很多业绩的披露和财务调查流程,节省上市成本;
2、可以充分利用“壳公司”之前的品牌效应;
3、可以充分利用“壳公司”有价值的经营理念、客户关系等资源;
4、可以节约融资成本。
5、买壳上市具有上市时间快,节约时间成本的优点,因为无须排队等待审批,买完壳通过重组整合业务即可完成上市计划,对比之下,完整的一个IPO上市计划预计最快也要耗3-5年。
6、买壳上市后,通过对资产与业务的重组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保持良好的融资渠道,通过向持控股地位的集团公司购买优质资产,既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良好的经营项目,进一步提高经营业绩,维持再融资的可能。
7、买壳企业不会出身是“民企”而受法规歧视,避开IPO对产业政策的苛刻要求;不用考虑IPO上市对经营历史、股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赢利能力、重大资产(债务)重组、控股权和管理层的稳定性、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只要企业从事的是合法业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符合《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就可以买别人的壳去上市。
什么样的壳资源是值得购买的呢?
典型的A股壳公司的标准如下:
1. 总市值合适
市值直接决定了借壳成本,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太便宜了大股东协调方面不容易达成一致,除非大股东有比较强的话语权,能要得上来价钱。40亿左右是个成交率较高区间。
2. 股本少
股本数量影响每股收益,一般来说越少越好。也方便于借壳后的业绩承诺实现。
3. 资产负债率不高
资产负债率影响壳的资产价值,只要不是负债率过高影响就不会很大。
债权人是否易于沟通也很重要,因为债权的剥离会使得借壳的沟通成本方面由于不同的借贷条款而增加。
此外,大股东自身的资产负债率也不能太高,因为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可能要靠上市公司来获取更多资源,要价自然比较高。
4. 净资产低
最好是净资产是零。
5. 主营业务疲软
主营业务在钢铁、煤炭、重化工、农业等传统夕阳行业,且公司运营能力差。
6. 大股东持股占比超过50%
如果单个股东持有超过50%,当然是最优情况,所有的沟通只需要面对一个实体(法人或自然人)。
或者夫妻/亲友共同持有超过50%,也是可以尽可能节省时间,降低不确定性风险。但单一股东对价方面就不会有太大优势。
7. 大股东是投资公司类
容易沟通,因为是同一套行业语言体系,相互的理解更精确。尤其是注册地在西藏的投资公司,大股东显然是做好了变现避税的准备。
8. 自然人大股东个人情况
比如大股东家族传承方面出现问题,或者年纪偏大已丧失事业动力,对金钱方面有更多计划的相对更容易达成一致。
对应的,年纪不大、有更大抱负或白手起家的大股东基本上卖壳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9. 公司注册地在发达地区
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上市公司,由于牵扯到地方税收收入问题,所以相对更考验借壳方的政务关系积累。尽管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但成本会随之增加,所以公司注册地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很可能是个卡口问题。
10. 尽量避免国企
尽管有国资PE认为国企更好沟通,但考虑到目前的改革环境以及多层审批的困难程度,再加上“国有资产流失”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企卖壳的难度要指数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