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交易系统过度优化
提高交易系统的胜率,这几乎是所有交易者都会追求的目标之一。胜率与盈亏比之间有一个平衡关系,当一个方法的胜率超越平衡值之后,盈亏比必然会降低。好的交易系统应使胜率与盈亏比之间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平衡区间,从而使盈利效果达到最佳。
寻找胜率与盈亏比的最佳匹配就需要对交易系统进行优化,但难以避免的是,很多人都会陷入过度优化的误区。过度优化的结果是使系统越来越贴近历史行情,却使系统对未来行情的适用性不断降低。交易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战中不能使用过度优化的交易系统。优化要注意度的把握,并不是越优化,系统的绩效越好,系统的各个参数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不精确的“方程式”,当按一种理念设计的系统优化到一定程度后,再调整参数个数或参数值,都可能会使系统的绩效开始不升反降。
当系统达到理论的峰值后会过犹不及,这也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交易者不应太过执着于系统优化,应该做到适可而止。任何系统都有“言区”,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发挥优势,避免劣势,而不要追求绝对完美的系统。过度优化的系统很容易失效。
误区二:正期望交易系统仓位越重盈利越多
有些交易者认为,既然正期望的系统可以实现稳定获利,那么仓位越重,盈利岂不是越多,每次都满仓进场,岂不是能获得最大收益。交易者如果真正按系统测试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交易系统正因为是整体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按主观来加大仓位,这和没有交易系统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每个系统都有连续亏损的时候。如果在较大的盈利出现之前出现了连续的亏损,一旦亏损的金额超过了交易者所能承受的范围,或者是亏损了本金的很大比例,那么对于这个交易账户来说,原来的交易系统就失效了。
对于一个成熟的交易系统来说,所有参数都处在了一个优势的平衡状态,这时再调整其中的仓位设置会打破原来的平衡,这个系统可能因此变成负期望的系统。主观加仓是想在系统运行的一段时期内试试运气,如果正好赶上系统的“收获期”那么盈利会按加仓成比例提高,如果正好赶上了“投入期”那么亏损也会按加仓成比例提高。这相当于使用了资金杠杆,一旦运气不好造成在坏时期加倍亏损,系统很可能在好时期到来之前就不能正常运行了。
交易者可以通过仓位控制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胜率较高的系统,它的单次回撤也会较大;胜率较低的系统,它的回撤次数会相应较多。交易者要想使系统发挥它的概率作用,就要保证系统有抵抗致命的亏损的能力。
误区三:看重总盈利不看重盈利分布
交易系统的盈利总额确实是衡量交易系统好坏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交易次数少,而盈利又集中在少数几笔大盈利(暴利)上,那么这个系统的可靠性就会降低。足够多次的交易与足够多次的盈利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过于偏向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测试历史数据得出的系统,在实践应用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这一利润总额与测试的时间有关,可能有少数两三次大盈利导致这一期间的利润总额高到了失真的地步。如果这些发生在某一年中,如果随机换另外一个年份,使用同样的系统,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与高利润相对应的资金回撤幅度是否可以接受。高利润通常来自于宽止损和重仓,当未来行情不适合这个交易系统的时候,系统是否能够控制住亏损,这是交易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经验来看,良好的资金曲线应该包括足够多次的交易并保持在一定角度的上升通道之内。可能有横盘出离上升通道的情况,但不能出现过大的回撤。这样的资金曲线表示,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行情,能够度过不利行情,也能抓住盈利区间。
误区四:理论上的利润,实际中做不到
对于一些短线或R值较小的交易系统确实会碰到这些问题,这些交易系统大多数是盘中出现信号的交易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信号出现后如果不能及时下单,就会产生一定的滞后,而且成交价格也可能不利,因而在实际操作中的利润总是没有测试时的利润高。但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交易系统实现的利润是理论化的,而是在于这些交易系统的设计存在问题。
有一些是成交不到的价格。比如一些追涨停的方法或者开盘挂单的方法,在盘中价格剧烈运动时触发交易信号的价格都可能是理论上的,在实际操作中成交不到。
系统设置的价格还可能是事后的价格。常见的是由含有未来函数的指标触发的信号。还有一些由于交易者对触发信号的条件定义不清或不合理所造成的误差,比如“DIF突破0轴并且为阳线时买入”这个条件,可能DIF在盘中突破0轴并且正好是阳线时触发了信号,但到收盘时价格又回落变成了阴线。如果按照虚假信号进行操作,将会与预想的结果产生误差。
我们可以通过更合理地定义条件来保证信号的真实性。比如,使用某一周期的收盘价触发信号,在买进与卖出价位分别加入滑点以使系统的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结果。高明的交易系统
简单来说,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稳定性。表现为收益的稳定性,有可能有大起,但决不会有大落,一切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交易都不能存在,哪怕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2)枯燥性。盈利没有乐趣可言,系统的执行过程一定是枯燥的,交易系统经过验证可行以后,梅天只是枯燥地去执行,具体交易不需要掺杂任何的个人情感。
(3)简单性。交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全部加以程式化,人需要做的只是去付诸实施并加以监控。简单的往往最有效。
一个交易者建立一个合适的高明的交易系统,相当于一个好的赛车手找到了一部适合他的赛车。
高明的交易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1)正确的操作理念。交易系统必须符合价格的运动特征,能够区分有利的参与位置和方向,包括合理的进出场策略,资金管理策略以及风险控制策略。交易系统使得交易者在操作中始终具有概率上的优势。
(2)反映交易者的人性特征。交易系统反应了交易者的眼光,交易本身是科学的艺术,也是具有艺术性的科学。交易系统必然具有其制作者的文化、性格、经验等个性特点。常说“文如其人”,那么在交易上就是“系统如其人”。
(3)能够满足实战的需要。交易系统要具有明确、量化、唯一的交易信号。并且已经通过历史数据测试,即检验该系统在过去的盈利分布情况达到预期。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战能够验证该系统符合之前的预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能够持续一致性的执行。在执行系统信号时应不折不扣,不心存犹豫。充分信任交易系统,信任来自于成绩。我们应认识到交易系统的亏损期属于正常现象。
(5)交易系统通过足够多次的交易能够实现稳定盈利,使资金曲线保持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在每轮行情中都能捕捉到符合条件的行情,能够抓住大部分明显的趋势行情。
实践证明,能承受交易系统亏损期的交易者通常是市场中的赢家,因为他们知道正常的亏损是系统化交易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的系统能做到100%的胜率。
接受小的亏损,正是这些小的亏损增大了系统的适用性,大的盈利才能被系统捕捉到。
交易者往往在静态的图表上能够客观地对待已经发生的系统信号,知道依据交易信号进出是最合理的选择,但一旦交易信号发生在盘中,就很难再现盘后的那种客观,这时的主观看法成了影响系统绩效的最大潜在风险。
因此,“历史的眼光”在系统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系统化交易者,不应该再担心“买入后会是否会涨”,“会涨多少”这类预测性的问题,而应该是以对策为主,最关心的是“做对了怎么办”,“做错了怎么办”这类策略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