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是对价格运动背后市场强度的反应,投资者通过观察配合价格变化的交易量的水平,能较好地估量出市场背后买入或卖出的压力大小,可以较好地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据专家研究,市场运行在量价关系上有如下规律:
1.量价配合。一般说来,股价与成交量是互相配合的,股价上升时,成交量也扩大;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则减少。这种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一致时,就是量价配合。量价配合是市场运行趋势得以保持的必要条件。
量价配合有两种形式:
(1)价涨量增。在上升行情中,随着成交量的不断扩大,股市日渐活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股市,人们对行情普遍看好,乐观情绪充盈于市场,买盘气势越来越大,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接手强劲,把卖盘的筹码一一吸进,使价位得以顺势上升,交易活跃,于是成交量和股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成交量的扩大推动股价上涨,而上扬的股价和活跃的市场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的兴趣,带来了更多的游资,使股价进一步上扬。买盘充满信心步步跟进,获利了结者也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换手积极,行情节节上升,此时只要成交量持续上升,股价仍会上涨。
(2)价跌量减。在下跌行情中,成交量随股价的下跌而逐渐缩小。由于股价下跌,影响了投资大众的信心,不断抛售股票,回笼资金,资金陆续抽离股市,于是成交量逐渐萎缩,成交量与股价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成交量减少,股价下跌,使股票换手很少,交易清淡。而股价下跌又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使交易清淡,成交量缩小,递减的成交量又使股价进一步下跌。
2.量价背离。量价背离是指当股价上升时,成交量反而减少;而当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反而逐步扩大。
这时,量价背离也有两种形式:
(1)价涨量减。在上升行情的末段,随着股价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获利了结手中的股票,而高位买进者却越来越少,因而成交量逐渐减少,使股价在高位盘旋。这种成交量逐渐减少的现象就是由上升转为下跌的开始,是一种反转的信号,投资者在此时不宜盲目追高,而应及时卖出,落袋为安,免遭套牢之苦。比如,1999年6月25口,沪指经过28个交易日连续上涨,成交量达到443.13亿元之巨,6月29日沪指再创新高,而成交量未能继续放大,只有342.97亿元,违背了价升量增的规律,因而1999年6月30日起,沪指发生大幅度回落。再如2000年2月14日,沪指暴涨140点,而成交量只有256.84亿元,比其前一个交易日成交量225.48亿元放大不过两成。这种股指升幅剧增而成交量升幅较小的现象也违背了量价关系规律中的同步增长规律,因而导致了沪指此后近一个月的大幅震荡调整。
(2)价跌量增。当股价下跌时,成交量未见减少,反而增加,这种情况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如果原来股价涨幅较大,现在开始由高位向下跌落,成交量突然大增,这时股价将下跌,如买进则愈买愈套。如果股价一跌再跌,跌幅已久,此时如跌幅减小,成交量突然大增时,这时股价可能正处于谷底,投资者可以介入。其原因是在股市下跌行情的末期,当股价下落到某一价位后,一些理智的投资者开始暗中吃进,尽管股价仍有可能在小幅度的范围内下降,但成交量却表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股价与成交量的这种背离是股市由下跌转为上升的开始。
必须注意的是,量价分析不是今日与昨日的简单对比,必须把成交量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研究,由量价变化的过去看它的现在,结合它的过去和现在分析它的未来。同时我们也应明白,成交量是动力,价格是方向。成交量的增加或减少绝不会改变价格波动的方向,而仅仅是加剧或缓和了价格上升或下跌,价格上涨只是说明买方愿以高价格买入,价格下跌只是说明卖方愿以低价格卖出。动力与方向虽然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点,利用量价分析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预测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