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1973-1975年熊市股底时,没有涉及股市的第二次自动下跌。股市经过第二次自动下跌后,二次测试形成,其成交量低点与1974年9月抛售高潮成交量低点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在股市发展过程中,抛售压力衰减(A点)而购买力呈现上升趋势(B点),这证明了股市股票分散减少与股市建仓或积累正在进行。
我们以另一股指反弹为例。此股指反弹与前次股市自动回升(C点)结束位置相同,如图5-3所示。此次股市回升(D点)成交量大于先前二次测试点的成交量,这可谓是对股市发展极为有利。三次连续的股市反弹高点形成“股溪”,但由于股市走低跌至股市突然跳空的初始阶段,所以股市股底形成阶段尚未完成。股市价格行为令人不安,两个90%下跌交易日的出现,股市在一个月的抛售阶段(E点)成交量很少。这表明当股市稳定时,有效股市跳空再次形成。抛售压力仍然低于抛售高潮时形成的高点,购买力远远高于此阶段低点((F点)。购买力与抛售压力证实了股市股底确实已经形成。
1974-1975年主要股市股底最后阶段
随后,股市再次上涨并且以连续的80%上涨交易日的形式继续走强。根据罗瑞研究,连续的80%上涨交易日相当于90%上涨交易日。股市实力的爆发导致股市成交量的增加(G点),最终跨过股溪。1975年1月上旬股市回升结束,股市回落(H点),成交量较少,最终其在股溪上方得以稳定。股市回落中成交量较少意味着最终支撑价位(LPS)(即“回至溪边”)的出现,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购买机会,1976年牛市来临。值得注意的是,自股市回升开始,股市成交量急剧增加,90%上涨交易日出现,这些都进一步证明了新牛市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