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Nisbett)告诉我:“我认为去除偏见并不是-件难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尼斯贝特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思考和了解世界的时候是多么地外行。他认为,从17世纪开始,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知识的传播一直在成功地去除人们决策时的偏见。
尼斯贝特表示,在17世纪,终身年金的成本对一个两岁的孩子和一个70岁的老人来说是一样的。当然,那时一个两岁的孩f并没有像今天这么长的预期寿命,但是这个错误的真正原因是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计算概率。随着概率理论和统计学的发展,其概念为大众所知,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些观点,便不再依靠自己的直觉来做统计学决策了。
通过自学金融知识,你可以加快对金融决策的认识,而不用再耐心地等待经济学的新理论缓慢地推动自己前进。投资者可以了解到股市是随机的,或者说它大多时候是随机的,井且,我们难以从一些异象之中来预测股市的走向。通常情况下,投资者所普遍认为的未来股市走向是错误的,实际上,这可以作为逆反投资的指标。资产配置对投资的重要性现在已是尽人皆知,但是资产定位的配要性相对来说却不是那么地广为人知。
资产定位就是指将你的资产放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放在可征税的账户中还是放在免税的账户中,例如个人退休账户(IRA) 或是401(k)账户。这是降低缴税金额同时增加收益的一种方法,其根本原则就是你需要将自己的非省税投貴工具,例如债券,放进这个账户之中。因为在这个账户中,你不必立即缴税。相反,那些不会产生过重税收的投责工具,例如擋數型基金,就可以放在可征税的账户之中。
了解投资的科学还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其中一个局限性就是,尽管人们都鼓吹经济学是一门像物理学一样既严谨又精确的科学,然而,经济学是-门不折不扣的社会科学。虽然行为金融学已经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学的实证意义,但是它本身仍然是-门非常年轻的社会科学,还有很多方面不为人所知。
最近的金融危机也表明,大多数经济“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观测,是利用以往的数据和统计关系来预测的。从心理学上来讲,这一做法被过于狭隘地“框定”了。当市场进程随着危机而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以往的数据就不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了。金融危机本应该导致人们对经济预测的信任危机,但是,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
另外,金融经济学过度以美国为中心,而其他国家的股市历史和美国的股市大不相同。放眼全球股市,我们可以看到,在股本投资方面,各国股市的风险是大不相同的。埃尔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保罗.马什(PaulMarsh)和麦克.斯丹顿(Mike Staunton)等研究者研究了各国的股本收益,最后发现:“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股市并没有带来长期的正收益。一般来说,正收益之间通常有20年的间隔。”
历史数据显示,在瑞典、英国、瑞士、爱尔兰和荷兰的股市,投資者需要持有股本20-30年才能保证正收益。在另外一些国家更糟,迪姆森说:“日本。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投资者需要更大的耐心来确保实际正收益,可能需要50-60年的时间:意大利和比利时的投資者則需要超过70年的投資期间。”
大多数人都认为,从长期来看,股市是安全的。但是,这种看法大有问题,我们至少应该问一问:“这条法则是否适用于美国的股市?”或者,“美国的股本收益会不会变得象意大利和比利时的股本收益一样? 长期指的是多久”,要是需要等待70年的话,那这个时间就未免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