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交易日,A股进入震荡区间,似有企稳迹象。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当前估值水平,还是与历史重要低点特征比较,都表明市场处于底部区域,而且上市公司盈利提升、扩大开放带来的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都会对股市形成有力支撑。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表示,他们已开始买入。此外,北上资金与产业资本均在近期加大A股买入力度。
多路资金在行动
“我们上半年收益不理想,平均亏了几个点。上半年几乎所有指数都在下跌,成长股、白马股泥沙俱下,在这种大势下赚钱实在太难。”深圳某私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过对于后市,他的态度并不悲观:“市场狂热我们就卖出获利离场,市场恐慌我们就要加仓买入。即使再出现一定幅度下跌也不必恐惧,我们看好A股长期表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与诸多私募人士交流时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当前A股市场已存在布局良机。新富资本研究中心表示,从基本面来看,沪深上市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情绪面,现阶段投资的风险收益大于市场进一步下行损失。“此时不应再悲观,原因是当前市场虽然整体弱势,但是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盈利增速不低,外加PE低于30倍的上市公司比例已超过40%。以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当下投资低估值的优质品种获胜概率超过80%;从业绩角度来看,未来一年预期收益率有望达到25%左右。”清和泉资本方面表示。
产业资本近期也持续发力。一般在较低迷的股市环境中,产业资本增持与股票回购往往被视为市场拐点的领先指标以及安全边际的保障。6月股票回购金额达42.42亿元,7月第一周股票回购金额达47.04亿元(共计63家上市公司实际回购),大幅高于以往月度规模。还有27家上市公司在此期间公布了回购预案。另外,2018年已公布的回购方案中,有239家上市公司尚未实际回购股票,存量回购规模空间较大。不论是从股权激励还是市值管理的角度,上市公司均向市场传递了当前对于股票区间低估的判断。平安证券认为,产业资本增持以及回购为市场提供了较好估值参考,释放了较积极的边际信号。
此外,一向被称为“聪明资金”的北上资金不断加仓A股,4月至6月沪港通、深港通北上资金分别净流入387亿元、508亿元、285亿元,较2017年月均166亿元大幅提升。截至14日,7月北上资金净流入达122亿元。
底部区域特征明显
从A股目前多个指标来看,底部特征明显,这也是对试图买入的投资者最大的心理安慰。从私募排排网对全国私募机构展开的调研结果来看,63.25%私募表示A股底部特征已现,难继续下跌;21.86%私募认为A股将反复磨底,下手需谨慎;14.89%私募认为A股受外围因素影响,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性。
“当前市场表现是内外多因素导致。从微观层面看,一季度全部A股累计利润同比增速为14.4%,整体法ROE为2.7%,保持良好水平,特别是大消费和医药行业保持较高利润增速,尤其是行业龙头的上证50,整体经营状态持续改善,业绩增速整体维持在16%至35%的良好水平,ROE稳中有升,平均估值不到10倍。A股已是全球最便宜市场,即使未来短期出现深幅调整,不仅不应视为风险,而应视为加仓良机。市场局部风险是负债率高、现金流匮乏的公司,以及股权高质押率公司。”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说。
首创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王剑辉称,通过比较近十年来的8次大跌后的市场底部特征,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PE、PB)已低于历史中位数,且低于上次沪指底部2638点时估值水平,同时下跌幅度与历史大底平均下跌幅度较接近。具体来看,截至7月6日,市场主要指数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其中,除上证综指、上证50指数外,其余主要市场指数PE、PB均低于上次市场大底的估值水平。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不管是发达国家市场还是新兴国家市场,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在较低位置且优势显著。
在国信证券分析师燕翔看来,从A股历史走势来看,在前期出现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股市往往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反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A股出现过八次大跌后反弹,反弹时间有一两个月,指数反弹幅度平均为17%;影响最显著的变量是前期涨跌幅,前期跌幅最大的股票组合在反弹中涨幅最大,超跌是反弹最大动力。
抄底需谨慎
“上半年几乎八成个股下跌,我们股票池个股绝大部分达到买入的心理预期,一旦出现反弹,预计反弹空间较大。”前述深圳私募人士表示,他们目前看好的个股主要是业绩和质地均优良的个股,基本面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只是受累于市场下跌造成的股价下挫。 今年A股市场的超跌反弹与往年不同,往年市场在底部反弹后往往是小市值以及炒作概念股反弹幅度最大,随着市场生态在近两年出现一些新变化,要选择性地抄底。
广发证券指出,当前A股与历史底部的不同之处在于A股生态发生变化。绩优股与绩差股分化加剧,壳价值与概念股炒作势微,指数见底后绩差股估值将持续收缩;A股加速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海外投资者横向比较全球市场估值,外资持续流入A股系统性支撑了部分行业尤其是优质龙头股估值中枢。
国信证券认为,A股市场最近两年的“新变化”是在上市公司数量大幅上升的同时,盈利高增长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但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数量(高ROE)几乎没有变化。换言之,高成长公司变得越来越多,而高ROE公司难寻,这或许是导致近两年市场对高ROE公司重新定价的重要原因。在这种结构演变下,当下A股市场高成长公司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高盈利能力(高ROE)公司变得越来越昂贵。
在A股经过连续调整后,目前时点可以选择性买入。从新增投资者数量来看,处于历史底部,市场情绪低迷。在这种情况下,股票资产长期预期回报明显高于其它资产,如现金(年回报率为4%左右)。从价值投资角度看,优秀公司只要价格合理,都是可以考虑配置的,目前的下跌实际上提供了良好的买入机会。长期而言,会获得不错的回报。袁志强也提醒,对于质地一般的公司,跌得再多也要谨慎买入。清和泉资本同样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出现配置价值,但具体配置方向应坚持从企业质地角度考虑。
外资私募机构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日前,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旗下的“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开始发行,合作方是中信证券。包括这只产品在内,今年以来已备案并发行的外资私募基金数量达到15只,分别来自于10家外资私募机构。近期外资私募机构可谓动作频频。就在6月29日,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正式启动在华私募业务。同日,另一家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元胜也获批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的相关规定,最迟6个月后,这两家公司的境内私募产品将发行。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外资私募产品陆续面世。不过,外资机构抢滩A股市场的动作,是否能与A股见底划上等号?机构人士对此看法有所分歧。有观点认为,外资积极布局A股可以看作是外资看好当下配置时机;但也有人士指出,这轮外资在国内设立资管机构,更多的是看好国内资管行业,与A股行情并没有太多因果关系。
15只外资私募基金发行,外资私募产品正在加速推出。
日前,资产管理规模近6.3万亿美元的贝莱德投资旗下第一只中国本土私募基金“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开始发行,引发市场关注。据悉,该基金合作渠道为中信证券,将利用贝莱德在科技及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等手段来获取投资回报。实际上,该基金的发行是计划之中的事情。去年12月25日,贝莱德的独资企业(WFOE)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照登记后6个月内备案首只产品的要求,贝莱德投资于今年6月5日在协会备案了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
贝莱德亚太区主席杜礼安(Ryan Stork)在6月29日通过贝莱德官方微信宣布:“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为中国境内合格投资者带来第一只权益类基金产品,这对贝莱德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据统计,包括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在内,截至目前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基金数量达到15只,分别来自10家外资私募机构。
其中,2017年1月首家在我国备案的外资私募机构富达利泰投资和2017年7月在我国备案的外资私募机构瑞银资管分别发行了3只基金;英仕曼投资发行了2只基金;此外,富敦投资、惠理投资、景顺纵横投资、路博迈投资、安本标准投资、贝莱德投资、施罗德投资等各发行了1只基金。整体而言,这15只产品类型涵盖了债券、股票量化、股票纯多头,其中股票型基金多达10只。
对于外资私募基金的募资来源,深圳一位私募人士7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外资私募机构才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券商代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券商代销部分以及券商自有资金跟投是外资私募基金募资重要来源,这也决定了外资在代销渠道上会优先选择渠道实力较强的大型券商进行合作。当然国内券商也非常积极地希望与外资机构达成合作,因为这是值得长期布局的业务。”
目前,包括中信证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国内主流券商均已经搭建WFOE业务团队,为外资私募机构提供托管、销售、交易、外包服务等。此外,个别第三方平台也在试图与境外机构建立联系,但并未涉及实际的销售合作。从目前已经发行的15只外资私募基金产品来看,托管方包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大型银行机构,以及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机构。
外资疾行与抄底之争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动作,与抄底A股是否有所关联?不少市场人士对此展开了议论。有观点认为,无论是外资机构加速在国内备案,还是今年上半年北上资金的净流入状态,都反映出A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表明A股市场估值已经在底部,因此外资的动作可以视为“抄底”。新富资本研究中心指出,外资机构抢滩A股可以看作是看好当下配置时机。理由是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估值已经见底;从基本面来看,沪深上市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情绪面,现阶段投资的风险收益大于市场进一步下行损失。
不过,有观点则认为,去年起尤其是今年以来掀起的这波外资申请私募资格的潮流,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中国政策的开放,以及外资看好国内资管行业,与A股行情并没有太多因果关系。外资机构抢滩A股有三方面主要原因:首先是看好国内居民对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其次是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扫清了障碍;最后从时间角度来看,A股纳入MSCI指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增强了A股的国际化程度。
此外,亦有意见中立者。有私募基金总经理认为,外资抢滩A股不排除是受到了中国政策开放因素的刺激,但与当前A股估值低确实也有很大关系。A股在经历今年上半年的调整之后,无论是估值还是市盈率,都已经在较低水平,目前是绝佳的建仓时机。
至于外资私募加速布局A股带来的影响,国内机构人士更多报以积极的态度。
7月18日,华南一家公募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向记者指出,“我们讨论外资进入A股带来的影响,必须从一个长期的角度去看。因为就短时间而言,外资通过QFII、RQFII、陆股通以及设立WFOE机构等各种渠道流入A股的量相较于A股整体的流通市值,都是非常低的,对A股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从长期而言,国内资本市场对境外机构的不断开放,必然会引来更多的外部资金,引入更丰富的产品类型,使得我国股市越来越机构化、成熟化、国际化,这个大趋势是确定的。所以我不认可将外资近期布局A股的动作看成是短期对A股市场的一个抄底行为,而是从他们的逻辑体系去看,当前部分A股的估值在他们看来已经具备配置价值,这是放在一个长时间段内去考量作出的布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