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记忆,经过打磨,经过体悟,会造就两个美德:节俭,慈善。
杨国强先生是有饥饿记忆的一代人,四五岁时赶上三年最困难时期,饥饿成为童年最大的阴影,贫穷不可想像。
到什么程度呢?“18岁前没穿过鞋子、没穿过袜子,23岁时衣服补丁打补丁,根本看不出衣服原来啥颜色。”
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代人的命运,但贫穷的记忆印迹烙在杨国强、任正非、宗庆后这一代人的身上,财富有时候只是数字。他们对自己近乎苛刻,每天行程以分钟计算,不可能用名牌服装名牌包增强自信。
这一代人已经6、70岁,看上去,很多大企业家更像流水线上下来的老职工,非常朴实,很憨厚,目光射向你的时候,会有精光流动。
经历过贫困的人有常识,知道贫困不是好事。10月17日,是中国第五个扶贫日。今年8月,我们出台重要文件,表示未来3年要使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扶贫举措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的转移支付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更加关注扶贫,尤其是早年经历贫穷的那拨人。
走出贫困拥有巨大财富的人,通常拥有市场直觉,在管理方面有悟性。拥有巨大财富,又能看透财富的人,绝不会成为守财奴。
1997年初,杨国强身家顶多几百万,他拿出100万元,捐资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
企业家为什么大规模反哺社会?
企业家们从各方面大规模的反哺社会,尤其是房企大佬们。
从业务上,碧桂园等房企的主营业务不再局限于造房子、卖房子,他们能够判断,市场怎么样,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积极寻求转型。
2016年8月,碧桂园就提出五年投资千亿打造100个科技小镇,在惠州潼湖、广州增城、佛山顺德等地布局,利用自身优势,跟高科技行业结合起来,打造科技小镇,探索新能源、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
印象最深的是,碧桂园招聘的人才里面,估计有一半是工程师,碧桂园总部津津乐道的是无人扫地机,无人驾驶。他们送的礼物,是碧桂园扶贫的农村,做的绿色茶叶,花生。每包茶叶之后,是贫困地区农民热切的期盼。
从社会发展、从税收、产业转型各个方面,扶贫已经是企业家们的主动之选,接下来会有大部分企业家跟上。
企业家扶贫、建立产业链才能突破黄宗羲定律
扶贫,最怕的是没有效率,重新返贫,没有产业的无底洞,金山银山也填不满。扶贫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造血”,杜绝返贫,企业家有天然优势。
教育,可能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终极命运,是防止返贫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个就是产业扶持。做产业,企业们本色当行。
湖南贫困乡村种苹果吗?地理条件不行。贵州贫困山区做高科技产业吗?人才不够。
岳簏书院的大门口有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陕西耀州,手工艺编制产业发达,手工艺品好,但当地销售渠道不畅。碧桂园的相关子公司与沮水桃品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手工艺编制框架协议、手工艺品采购协议,帮这个地区解决销售痛点,带动了手工艺编制这个产业发展。
激励制度必不可少。扶贫送两头牛,农民把牛杀了吃肉的事情,不少。
农村地区产业化运作,当然缺乏的技术、缺乏资金,更缺乏现代化的公司制度设计,比如如何明确各方权、责、利,如何捆绑利益,风险共担,以及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机制等等。
企业家对人性有透彻的了解,他们知道,送点钱解决不了问题。
碧桂园在扶贫地区,越是勤劳能干的人收入越高,解决了这个痛点,脱贫水到渠成。
农村扶贫,是农业产业化的过程,需要企业家动手。
规律是冷的,愿景是暖的,我们研究经济增长,研究财富管理,就是希望打破规律,实现总量增长,让富裕的富过三代,让贫穷的尽快脱贫。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是当年邓公的话,前半句已经实现,中国企业家正在践行后半句。
教育扶贫是摆脱阶层固化的开始
日本、韩国城市化基本完成,伴随着工业化的基本完成,更伴随着12年义务教育制的实施。现在,日本读大学基本免费。
其他国家同样如此,接受系统教育,才是摆脱阶层固化的根本。
或许少年时代受的教育少,杨国强一直心怀遗憾;也或许是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杨国强的慈善从教育开始。
在佛山顺德,有这样一所学校——学费全免,学生却担心“天上掉馅饼”而不敢前来报到。
2002年,杨国强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2002年9月,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广东顺德北滘镇的碧江村旁,以“顺德一批民营企业家”的身份捐资2.6亿元创立了这所学校,同时为纪念其兄长,把学校的名字取名为“国华纪念中学”。
这所学校专门从全国范围内招收城市和农村的贫困学生,并且衣食住行全部免费,还提供上大学、硕士和博士期间的所有费用。在这座学校上,碧桂园累计投入5.5亿元,培养了2747名学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成为大学生,而是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获得一技之长。看看制造业强国德国,没有那么多大学生,却有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工人。
作为企业家,杨国强当然了解这一点,他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国良职业培训学校两所免费学校,2017年首届毕业生290名,100%就业。
对于统计来说,受教育比例是冷冰冰的数字,但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意味着命运的改变,可以过上有尊严的中产收入阶层生活,短短数年,洗脚上田,成为训练有素的劳动者,这才是摆脱贫困的根本。
这让我们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