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期货>股指期货案例剖析> 一个改变华尔街的发明是什么?

一个改变华尔街的发明是什么?

2018-11-25 23:51:03  来源:股指期货案例剖析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38分钟的时间

一个改变华尔街的发明是什么?

时间:2018-11-25 23:51:03  来源:股指期货案例剖析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一个改变华尔街的发明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颁发给了金融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们是;默顿·米勒、哈里·马柯维茨和威廉·夏普。金融科学第一次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成为一门独立而显耀的经济学分支。而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们一直不认可所谓的金融理论是经济学大家族的一员。世界最著名的金融学学术杂志之一的《金融学期刊》( Journal of finance)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几乎找不到5篇以上的理论性而非叙述性的论文(除了马柯维茨1952年的那篇经典论文),绝大多数的讨论集中在公司理财、联邦储备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企业相关的保险、会计等方面。威廉·夏普在获奖后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讲述50年代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在1950年时,金融学和经济学的交集确实很少。金融的学术研究仍较依赖经验法则以及零散的事证,而缺乏理论基础以及严谨的实证研究。经济学者对金融机构、投机行为以及构成金融主要部分的不确定性的其他层面等,只有蜻蜓点水式的兴趣。”

作为1990年三位诺奖获得者之一的默顿·米勒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莫迪利安尼在公司理财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而我们这里要提到的是他们提出的“无套利定价”的思想。为了说明无套利定价的内涵,笔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市场上有两只债券,第一只债券A面值100元,一年期的票面利息是10%第二只债券B的面值是80元,一年期的票面利息是37.5%。我们的问题是假设这两只债券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它们会不会按照债券的面值出售呢?答案是否定的。假设它们确实是按照票面价值流通,那么显然,我们在市场上无论是花费100元购买债券A还是花费80元购买债券B,在第年都能够获得110元的本金加利息。不同的初始投入却得到了相同的回报,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呢?如果这种机会出现,那么有以下两种可能第一是存在垄断的力量,垄断势力控制了资源的供给或销售;第二是这种机会存在的信息不能及时被投资者了解。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如果有一一部分人知晓这样的机会存在,并且不存在买卖证券的限制(即不存在垄断),那么“无风险套利”的行为就会发生。

假设我们有10000元钱,那么我们有两种选择:

(1)10000元钱可以购买125份面值为80元的债券,第二年可以获得的本金加利息是13750元(10000+125×80×37.5%);

(2)用10000元购买100份债券A,获得的本金加利息仅为11000元(10000+100×100×10%)。

显然购买面值为80元的债券B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其收益率比购买债券∧要高出27.5%(37.5%-10%)。

为了套利,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可以持有这样一个投资组合:

(1)发行100份债券A,可以从市场投资者手中借入10000元;

(2)用借入的10000元钱从债券市场上购买125份债券B。那么银行在第年的总投入为0元。到了第二年,银行偿还债券A的本金和利息一共是11000元,而却从购买债券B上获得现金流为13750元。两者前后抵扣,银行获得净利润2750元。银行在没有先期投人的情况下,就能在第二年确定地获得2750元的利润,实现了所谓的“无风险套利”。“无风险套利”存在的原因是债券B的收益率“确定”要高于债券A的收益率。

在债券B的收益率确定地髙于债券A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進求利润,会尽可能多地发行债券A并同时在市场上购买1.25倍的债券B。这导致了对债券A的“供过于求”和债券B的“供不应求”。在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债券A在市场上的价格会下跌,债券B的价格会上升,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银行买卖债券的行为无利可图为止,此时债券A的收益率等于债券B的收益率。假设此时债券B的价格上涨到了88元,那么投资债券B的收益率从原来的37.5%下降为25%(110÷88-1)。这时债券A的收益率也应该为25%,因此,债券A的价格为88元[110÷(1+25%)。无套利定价的思想与马克思关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观点非常相似。

在我们现实的世界中,尤风险套利的情况确实非常多,但是,这样的机会总是因为存在类似上例中的套利行为而使套利的机会转瞬即逝,这又使得所有在未来具有相同收益的资产的价格趋向一致。所以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在一个均衡的世界中“套利行为”是不存在的,即“无套利假设”。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未来具有相同收益的资产在当前定具有相同的价格,这就是著名的一价定律。例如,我们已知债券B的价格为88元,并且债券A和债券B在未来具有相同收益110元,那么债券A的价格也一定等于88元。无套利定价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要有已知某个基准证券作为衡量其他证券价格的标准。在上例中,我们已知债券B的价格为88元,然后根据A和B具有相同的收益率,我们才能计算债券A的实际价格。在金融学模型中,一般是根据国债等具有无风险收益特征的固定收益证券作为基准的。无套利定价原理的发现催生了金融学一个新的分支金融工程学。

“金融工程”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名称。这门学科是个跨学科的混合体,包括物理学所衍生的模型数学技巧和计算机技术,目的是给金融证券定价。资产定价模型如同物理学的模型一般精妙,可以把未来价格不确定的资产带入到一个当前的确定性的世界。借用大才般的想象力、精巧的推导和最好的计算机,金融工程师们为猛兽般肆虐的资产价格垒砌了一座固若金汤的牢笼,用“无风险套利”把它们牢牢地锁定。金融工程师们说,他们仿佛已经触碰到那只藏在资本市场背后造物主的手,感觉到上帝在朝它们微笑。

为金融工程大厦安上“第一块砖”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无套利定价”理论。“无套利定价”理论通过对两种具有相同收益资产的比较分析进行定价,促使他们的价格趋向一致。任何价格的偏离都会导致“套利行为”的发生,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体系在“套利行为”的约束下秩序井然。在此之前,金融学的资产定价模型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家阿罗和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之上的。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微观经济学模型的弊病,它必须先假定市场上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初始财富、股票的预期收益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这在应用中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即使模型能够建立起来,求解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计算。因此,通过微观经济模型得到的价格无论是精确度还是实用性都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如果说无套利定价思想是金融工程大厦的第一块砖,那么“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公式(以下简称B-S公式)就是构筑这座宏伟大厦的全部的钢筋和水泥。在此之后,金融工程领域几乎所有的创造都是建立在B-S公式的思想上,它的光芒至今仍耀眼异常。在B-S公式产生之后,一个新兴的职业—“金融工程师”诞生了。下面,我们就来讲述这个在金融学甚至是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上都可算是最天才的公式的诞生历程:

如果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金融学是由芝加哥大学书写的,那么70年代的金融史则是完全在讲述麻省理工学院的故事了。麻省理工学院由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于1861年创立,最初选址于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罗杰斯最初是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麻省理工学院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1916年麻省理工学院迁往了查尔斯河边的剑桥小镇。在查尔斯河畔的同一条街上,还有一所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相隔仅地铁两站路远。正所谓一山不容一虎,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学术上,也体现在体育、艺术以及学生之间的嘲讽和恶作剧上。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麻省理T学院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而如今,麻省理工学院是全世界公认的科学圣地,正如它的名字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科见长,是因特网、磁芯存储器的诞生地。在该校140多年的历史上,它诞生了72位诺贝尔奖得主、14位宇航员。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中,有93位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有90位任国家科学院院士,有209位是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的成员,有16名已故或健在的教师荣获国家科学勋章。毫无疑问,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最优秀的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麻省理工学院于1948年成立了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分院,后来又增设了政治学系、心理学系和哲学系,分院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文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逊、乔姆斯基),在语言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社会科学方面,麻省理工学院也拥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仅经济学领域,就有1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保罗·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索洛等理论经济学家,以及罗伯特·默顿、费希尔·布莱尔、麦伦斯克尔斯三位在期权定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源自麻省理工学院质朴严谨的理工科品质无疑是金融工程最大的魅力所在,在麻省理工学院包容自由的学术环境中,物理、数学和经济学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并造就了人类社会科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B-S期权定价公式。默顿和斯科尔斯挂帅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以最初的辉煌与最后的惨淡收场,成为华尔街最经典的投资案例,而布莱克则作为世界上第…一位“宽客”4带动了金融T程师行业的兴起,并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理性化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让我们先从麻省理工学院最值得骄傲的老人萨缪尔森说起。保罗·萨缪尔森被誉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被称作是经济学领域里的博学家。他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噶里城,从小就是个天才。1931年,年仅16岁的萨缪尔森考进了当时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大学经济系,4年后以平均成绩A的优异表现提前毕业,并从容进入哈佛大学。26岁那年,萨缪尔森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可以认为是萨缪尔森的开山之作,他今后的大部分思想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这篇文章也以其新颖独到的观点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1940年,萨缪尔森离开了当时声望如日中天的哈佛经济学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工作,1944年被提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和辐射实验室经济学研究员从事雷达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这项研究主要是应海军针对空中飞机攻击所安装的射击控制装置所做的研究。在萨缪尔森的努力下,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系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一大批有大赋的青年学者加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大家庭中。1970年,萨缪尔森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获得该经济学奖的第一人。萨缪尔森最早注意到期权的研究要追溯到1950年,那时萨缪尔森在股票市场上做了一些投资,并且订阅了一份投资通讯,名称是《对RHM认股权证和低价股的观察》。这里的认股权证就是一种类似于期权的权利,权证的持有人可以在未来约定的时间里以特定的价格买进特定数量的股票。我国国内有

很多企业或券商也发行了一些权证,投资者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自由买卖与期权合约不同,权证不是由交易所编制的标准化的合约,而是券商等机构根据市场和自身的需要量身定做的衍生产品。但是,从定价的原理上讲,他们的定价机制是一样的。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还没有正规的期权交易所,但是已经有超过100种权证在进行柜台交易了。《对RHM认股权证和低价股的观察》极力宣扬认股权证的好处使得萨缪尔森也认为投资认股权证简直就是获得一份“免费的午餐”,因为购买权证一方面避了价格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又留给了投资者获取股票升值带来收益的可能。令他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市场上现有的认股权证的价格低到几乎免费的程度。他认为认股权证的价格起码应该同时为发行方和买方都带来好处,否则既不会有人愿意发行,也不会有人要买。1965年,萨缪尔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主办的《工业管理评论》(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现已被《斯隆管理评论》取代)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初次尝试基于权证的期望收益来解决权证的定价问题。1967年,一本名为《战胜市场》的书声称可以通过买入股票并同时卖出权证进行套利该书的作者之一肖恩·卡索夫( Sheen Kassouf)指出萨缪尔森1965年模型的一些局限性。萨缪尔森注意到这种操作手法,也意识到要使用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才能改进权证定价模型。

1968年的一个夏天,一位刚从加州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毕业的硕士生坐到了保罗·萨缪尔森的办公室里。这个年轻人就是罗伯特·默顿,那年他24岁。默顿是提出“马太效应”的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 Robert K. Merton)的儿子,默顿从8岁就开始接触金融知识,并帮助母亲平衡家庭预算。11岁时,他投资了人生第一只股票—通用汽车,并从中获利。默顿似乎有着天才投资家的基因。默顿本科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程与应用科学学院,1967年获得与麻省理工学院齐名的加州理工学院(CIT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进人麻省理工学院,在萨缪尔森门下攻读经济学博土学位。即便是在大学,投资股票也依然是默顿的“业余爱好”。每天上午6;00到9;00上课之前,他总会流连于股票交易所,对当大的股市情况进行分析,并学会了操盘和买卖期货。萨缪尔森在默顿的论文東《连续时间金融》的序言中提到,当初默顿从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后曾申请了哈佛,却没有成功,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慧眼识英雄,让这个世界又多了个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说;“在行家的行列里,默顿被视为专家中的专家,一个站在像巴切里耶这类巨人肩上的巨人……我有幸能参与他建立声誉的过程…在我学术生涯中最愉快的经验之一是……有个具备杰出洞察力的伙伴,为你事先铸造武器,在你生涯转折时发挥作用。”言语中透露着自豪与感激。

在萨缪尔森的办公室里,这位经济学巨匠向默顿表达了与他合写一篇有关权证定价的文章的意愿,这让默顿这位刚刚接触经济学不久的研究生感到不尽的鼓舞与感激。默顿在数学上的造诣正是萨缪尔森需要的资源,并且默顿在权证交易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以他也对这个项目颇感兴趣。1968年10月,萨缪尔森在麻省理T学院和哈佛共同举办的只有教授才有资格参加的数理经济学讲座开幕演说中,将当时还只是博士生的默顿介绍给了在场的所有听众,并让默顿代替他作为开幕演讲者宜读他们刚刚合作完成的论文—《使效用最大化的完整的权证定价模型》。虽然这篇文章没能根本解决权证的定价问题,但是默顿在论文中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方法—伊藤积分。伊藤积分由日本数学家伊藤清在1944年创立,这个全新的数学工具对于当时经济学界来说相当陌生和高深,甚至物理学界也很少有人听说。它一方面提供了时间连续下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解决了对未来不可确定的股票等资产的收益率和价格进行积分的问题。默顿凭借其扎实的数学功底,运用伊藤积分和伊藤引理,第一次将金融学模型的研究从间断的时间点扩展到了连续时间过程上,金融学从此步入了连续时间领域,此后,伊藤积分在金融学术和投资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远远地超出了默顿本人的想象,是华尔街的交易员和大学金融系学生必修的数学课程。默顿还将连续时间的分析方法带入CAPM,并写成了《资户市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及在公司资本结构定价中的应用》一文。此后,默顿在金融工程、公司金融、固定收益证券上的研究全面开花,并在金融体制改革研究上卓有成效,成为一代金融大家。1985年,马柯维茨在给萨缪尔森的信中写道;“伊藤定理变成了一个创造许多有趣结果的丰富概念,而默顿的研究变成了许多金融理论的核心。他的连续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最困扰我的地方就是我完全不了解这个模型。”

也是在1968年,27岁的麦伦·斯科尔斯刚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在剑桥镇,斯克尔斯第一次见到了此时正在利特尔咨询公司从事计算机人工智能研究的费希尔·布莱克那一年布莱克30岁。他们一见如故,为在应用金融理论发展实际业务上的共同兴趣而相见甚欢,但是在这次见面中,他们并没有谈到期权。和大部分金融学家一样,对斯克尔斯来说大学毕业后的梦想并不是进入金融学领域,而是加入一名法学院成为一名律师。但是斯克尔斯的家族拥有一个出版事业,要求他毕业后能够管理家族的事业。于是在家族使命的驱使下,他申请注册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并从此爱上了金融研究。布莱克则是哈佛大学应用数学系的博士,虽然天资聪明,但是难以沟通,对每个人都很挑剔,而且在生活和事业上总是显得随意和任性。特里诺是布莱克在利特尔咨询公司时的同事,就是从特里诺那里,布莱克第一次了解到了CAPM的思想。布莱克曾经有三年时间经常往返于利特尔公司和哈佛商学院,为特里诺和林特纳捎去对方最新的学术思想和发现。虽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布莱克仍然被CAPM的理论深深吸引,毫不夸张地说,CAPM影响了布莱克一生的投资理念和行事方式。但是布莱克在CAPM上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像默顿那样的成就。

1969年,布菜克和斯克尔斯共同参加了美国富国银行的一个咨询项目,主要研究如何在股票收益预测上运用CAPM,此时斯克尔斯还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兼职指导硕士研究生对期权的价格进行数据分析,斯克尔斯发现用一定的股票和债券构成的组合可以完全复制期权未来的收益。而布莱克最初是从CAPM入手对期权的定价进行研究的。由于期权是在股票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因此它的价格应该也遵循CAPM。布莱克在CAPM的框架下,运用默顿引入的“伊藤链导法则”得到了著名的“布莱克一斯克尔斯”微分方程(当时是以“差分方程”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依布莱克的行事方式和看法,这个微分方程充其量只是CAPM的一个应用,他对CAPM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期权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衍生产品的热情,他没能看到这个方程离推导期权定价公式只有一步之遥。并且,布莱克的数学功底也限制了他在这方面取得最终的突破,他的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也是得来不易。由于在博士论文写作上迟迟没有进展,他被哈佛逐出了校门。在被哈佛逐出校门的两年后,他在计算机上的研究卓有成效,这给他重回学校带来希望。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计算机人T智能系统的开发和构建。

对于解决“布莱克一斯克尔斯”微分方程方法,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就通过研究水分子受到加热而对流时的运动规律发现了一个热能传导的规律,并建立了“热传导方程”,运用“热核函数”来解决在研究热传导问题上的一个抛物线形的偏微分方程。“布莱克一斯克尔斯”微分方程正是这样一个偏微分方程。遇到困难后,布莱克没有继续他在期权定价上的研究,他把他的方程塞进了抽屉,专心研究CAPM。

1969年,在一次富国银行项目的会议上,斯克尔斯把自己对期权定价和CAPM之间关系的看法告诉了布莱克,他说他找到了如何利用股票和期权构建一个零贝塔值的套利组合,而根据CAPM,零贝塔值的资产的预期收益应该等于无风险利率,这似乎可以用来为期权定价找到思路。布莱克就从自己的文件中找出一页纸,上面写着他推导出来的“布莱克斯克尔斯”微分方程,于是他们开始共同研究期权定价问题。大约是1970年,他们解出了这个复杂的方程,后来被命名为“布莱克一斯克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表述如下:

f(S,τ;E)=Sp(d1)-Ee"φ(d2)

其中:

di= [log(S/E)+(r+1/2δ²)r]/δτ½

d2=di-δτ½

我们先解释一下公式中的各个参数;φ是累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S为股票现在的价格,是无风险利率,τ是期权(或权证)行权期距离当权的时间长度,E是到期时期权的行权价格,δ²是股票价格的波动率。从图6-2和图6-3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和股票价格对期权价格的影响以及波动率和利率对期权价格的影响。

这个公式看似复杂,其实非常简单。与前期默顿和萨缪尔森的模型不同,公式中所有的参数都可以由历史数据估计得到。令人非常吃惊的是,在B-S公式中没有出现股票预期收益率这个参数,也就是说,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对期权或权让的价格没有丝毫的影响。

图6-2 和图6-3

同年7月,在一次研讨会上默顿第一次见到了斯克尔斯,从此成为莫逆之交。那次研讨会上,默顿介绍了他对跨时期CAPM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在另一个分会场,布莱克和斯克尔斯正在介绍他们的B-S期权定价公式默顿第一次看到了斯克尔斯和布莱克的期权定价公式。他对斯克尔斯和布莱克用CAPM作为基础推导的做法并不信服,因为凭借他自己在跨期CAPM上的研究,他并不认同零贝塔值(B=0)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r。默顿决心要找出B-S定价公式的错误,并着手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进行研究。当然,默顿的研究框架最终没能找到B-S公式的错误,反而证实了布莱克和斯克尔斯的结果。不问的推导思路却得到相同的结果,金融学体系的完整和严密性再次得到验证。必须说明的是默顿的分析框架是建立在“无套利定价”的基础上,严谨且科学,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此后对期权定价问题的研究都是基于默顿创立的“自融资”和“无套利定价”的思想得到的。我们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默顿的研究思路。

根据无套利定价的思想,如果要为一个期权合约定价,我们必须有另外个参照系,如果这个参照系与期权合约在行权期时的收益是一样的,那么在当前,它们必然有相同的价格,否则人们就可以在参照系和期权合约之间进行套利交易,这就有违金融学上的无套利假设。默顿构建一个由一股股票S和“一定数量”的这个股票的看涨期权组成的投资组合A。通过选择这个“一定数量”,投资组合在期权到期时就能获得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率如果要持有这个投资组合,我们必须在市场上投入一定的现金。问题是用这样的现金流全部去购买债券也是能够获得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在购买国债的时候他们都会给出一个相同的价格,不会因为他们的各白风险承受能力而有所差异。这是因为国债是没有风险的,购买国债与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毫无关联(这当然也可以通过CAPM来解释)。投资组合A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未来收益是确定地等同购买债券的收益,它的价格也就等同于债券的价格。根据无套利定价原理,这个投资组合A在当前应该和购买的债券具有相同的价格,否则人们就可以在债券和投资组合A之间进行套利,并最终使它们的价差趋于零。由于A是股票和期权的组合,我们只要知道股票现在的价格就能得到期权的价格了。通过计算,布莱克和斯克尔斯发现这个“一定的数量”就等于期权价格函数的“导数”的“倒数”。在一系列精巧的代数替换后,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的抛物形的偏微分方程(热方程),冉利用“热核函数”就可以直接解得B-S期权定价公式。默顿与布莱克一斯克尔斯的推导的最大不同在于,他并没有考虑CAPM与定价公式的关系,而是利用了金融市场上广为接受的无套利假设。

CAPM苛刻的前提假设和实际应用上的种种迷惑让人们难以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框架来接受B-S公式的科学性,但是默顿的推导完全撇开了CAPM的干扰。利用“无套利定价”得到的价格无论是在精度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更加有说服力。由于期权定价运用了投资组合和债券的相对定价的原理,无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有多高,人们总是不能给期权定下一个过高的价格,否则套利机制立刻就会发生作用。无套利定价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关”的思想又被称为“风险中性定价”理论。

1971年,布莱克和斯克尔斯将他们根据默顿的意见修改的论文《期权与公司债券的定价》相继提交给了芝加哥大学主办的顶级学术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以及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他们认为期权定价公式推导的复杂性和科学性应该能够被经济学家们看上眼。出乎他们的意料,当时杂志的编辑甚至没有将文章送审就退回来了。他们的答复是期权定价问题不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更适合发表在金融财务类的期刊上。但是默顿的运气就好多了,他没有遭遇这样的尴尬。在同一年,贝尔实验室的经济学研究小组打算主办一份名为《贝尔经济和管理科学期刊》( Bell journal ofEconomics and Managenent Science)的杂志,主编保罗·麦卡福(PaulMcAvoy)急于寻求一些高水平的文章为杂志提高威望,于是他询问当时已经声名鼎沸的默顿是否同意把他的B-S公式的推导过程发表在该杂志上。当时默顿已经听说了布莱克和斯克尔斯在发表文章上遭遇的尴尬,出于对布菜克和斯克尔斯研究先期研究成果的尊重默顿与麦卡福约定,他的文章必须在布莱克和斯克尔斯的文章发表之后才能刊出。1973年,在多方的努力下,布莱克和斯克尔斯的文章终于得到《政治经济学杂志》的接受。随后默顿的厚达43页的文章《理性期权定价理论》刊出。默顿的文章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期权的性质和特点并把定价模型扩展到了利率随连续时间不断变化的更加一般的情形,深厚的数学和经济学功底可见一斑。

1997年,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把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麦伦·斯克尔斯和罗伯特·默顿(见图6-4),但是费希尔·布莱克这位B-S公式创建中图6-41997年罗伯特·默顿(左)的关键人物却错过了获奖的机会。

图6-4

从瑞典国王(右)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

1995年8月30日,费希尔·布莱克因为咽喉癌不幸去世。诺贝尔奖对世俗世界的歧视由来已久,有一些传言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早已知晓布莱克的病情,他们不愿意把诺贝尔奖颁发给一个常年身处华尔街而不是学术界的人。那时默顿和斯克尔斯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如日中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给斯克尔斯和默顿的赞誉中竟丝毫不涉及他们在华尔街创造的辉煌纪录。还有人说,布莱克的离去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大的遗憾,因为他错过了给自己制造荣誉的机会。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