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施乐公司,曾经让投资该公司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为此,彼得·林奇打趣说,对投资者来说,施尔公司没有起一个类似大卫干式复印机(David's Dry Copies) 这样的名字真是太糟了,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投资者因为受其名字吸引而购买它,从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投资者在这家公司上损失惨重了。
客观上,名字普通的好公司最初往往不能吸引投资者,而名字花里胡哨的普通公司却可以,并给投资者带来错误的安全感。根据林奇的经验,只要公司的名字里有“高级”、“主要”、“微型”等字样,或公司的名字是用首字母缩写组成的,则往往会吸引一大批投资者。林奇认为,皇冠-科克一希尔公司(Crown, Cork, Seal)没改名字真是太幸运了,如果听从公司形象顾问的建议,把名字改成类似CroCorSea这样的名字,一定会一开始就吸引一大批机构投资者,从而出现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说到上市公司的名称,我国市场中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名字之多,绝对不会比美国等成熟市场逊色。如在我因的证券市场上,不仅有“白猫”(600633 白猫股份),而且也有“黑猫”(002068黑猫股份),有“博士”(600804 鹏博士),也有“酒鬼”(000799 酒鬼酒),有“太阳”(000525 红太阳、000671 阳光发展),也有“火箭”(600879 火箭股份)、“卫星”(600118中国卫星),而从“大楼”(600858银座股份)、“街道”(000402金融街)甚至到“城市”(600415 小商品城、600790 轻纺城、000975 科学城),更是一应俱全。本来,上市公司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但是,恰恰有
那么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在公司的名字上搞花哨,甚至不断地对公司进行更名。特别是2000年前后行情火爆、概念炒作升温的时候,几乎天天会看到上市公司更名为带“科技”、“网络”的消息。
也许有人会觉得上市公司更名无可厚非,甚至也是一种“与时俱进”,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方面,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观点非常值得借鉴。按照他选股的理念,恰恰是那些公司名字听起来越傻的公司,越值得投资。他认为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正是投资者需要规避的。因为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错误的安全感。
比如100元以上买入亿安科技并被深深套牢的投资者,也许正是受到其名字中“科技”以及产品中“纳米”的诱惑:而错过了上市以来已上涨10倍以上的盐湖钾肥的投资者,也许正是其“土”而又“土”的名字误导了他们。
说到底,上市公司质地如何,是否值得投资,与上市公司的名字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像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偏爱名字听起来很傻或很可笑的公司,只是因为,他可能因为所买的股票名字愚蠢而在每股上少花了几美元钱。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应该回避的六类公司中的最后类公司,就是单一供应商公司。他认为,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那么,这表明这家公司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一家这样的公司至少会面临以下两大难题,对公司发展均极为不利:
一是,一旦所合作的公司取消合同或减少需求,那么公司将马上面临困境。林奇举例说,SCI系统公司不仅管理良好,而且还是IBM计算机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但却无法预料IBM何时会自己生产所需的配件或不再需要这种配件,然后取消与SCI的合同。我们认为,一家相对较小的公司如能背靠一家大公司,成为大公司的供应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保证公司产品的销售,应该是好事。但如果一家公司过分依赖某几家甚至某一家大公司,那么,这家公司的销售就可能随时出现问题。除非这家公司与合作的公司是“兄弟关系”甚至“母子关系”,否则,都是不可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那些背靠大集团甚至是背后是央企的上市公司,其产品的销售就相对比较有保障。
二是,单一供应商公司随时面临所合作公司对产品压价的风险。因为供应商害怕取消合同,因而公司的大客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价格,并迫使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实质性优惠。这样一来,将相应大大减少供应商的利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奇认为购买这样的公司股票,几乎不可能获得成功。
对于上市公司的中报或年报,投资者可能更多地是关心,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以及送股、分红、分配方案等,但是,我们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同样应该非常关注其供应商问题。如果出现单一供应商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公司未来的发展就面临着极大的隐患。相对而言,大企业、央企,或有大集团和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这方面问题相对不突出,而对于某些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问题是其发展中很实现的一个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