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看股市]刚刚 比亚迪突破4000亿!巴菲特12年暴赚18倍 新能源车大年来袭!更有蔚来1年激增25倍 理想创始人很忙
今年的资本市场,新能源车或许是永不褪色的话题。
从今天的盘面来看,比亚迪(002594)A股和H股双双创下了新高,截至收盘,A股涨8.07%,H股涨5.45%,总市值突破了4000亿元大关,坐稳了国内汽车整车板块一哥的位置。
三大因素助力比亚迪坐稳汽车整车一哥 巴菲特12年暴赚18倍
在它的股价一路高歌背后,比亚迪装载全新纯电平台的车型明年即将首发、三季报的超预期以及国家政策利好的发布等都是重要的催化剂。今日早间,高级副总裁廉玉波透露,比亚迪正在预研下一代的高性能、高安全纯电平台,新平台将应用大量创新技术,将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在空间、驾驶性、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安全、成本、续航等方面达到燃油车的同等水平,基于全新平台开发首发的车型将于明年上海车展首次发布;
日前它也将2020年前三季业绩预期由此前的盈利28-3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7.9%-90.6%,上修为盈利34-36亿元,同比增长116%-129%。
而在近日,由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品大规模应用等。
当然,自身的给力以及行业春风的来袭,让曾经潜伏多年的巴菲特大赚特赚,2008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向比亚迪公司投资2.32亿美元。如果按照现在的收盘价149.1港元来计算,巴菲特已经暴赚近18倍。
在去年的中美投资者论坛上,沃伦·巴菲特在谈到对中国比亚迪投资时称,比亚迪是一家中国汽车和能源科技公司。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生产的汽车中70%将是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比亚迪作为清洁能源投资者更值得关注,该公司将太阳能发电和储能业务作为公司增长和投资的战略领域。
同时,比亚迪的故事放在中国正积极加大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的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连接68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65%和世界GDP的40%(截至2017年)。初始阶段包括对基础设施,建筑材料,铁路,高速公路和电网的投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投资项目之一。
特斯拉上海建厂引领行业热潮 李斌身价1年激增25倍 李想婉拒出席投资人会议
除了比亚迪坐稳国内新能源车一哥外,它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均在新能源车领域创造着自己的神话。
在美股市场,特斯拉成为了引领年内新能源车行情的龙头,年初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落地后,它在全球建厂的步骤开始加快,根据最新它在官微的宣布来看,目前正在上海、柏林和德州的超级工厂打造Model Y的生产能力,并将按计划于2021年开始各地交付;特斯拉Semi半挂卡车也将从2021年开始交付。
回到国内汽车市场,在美股市场的新能源车中概股和A股、港股也开启了狂欢模式,从年内市值排行来看,沾上新能源车概念的股票均能实现一飞冲天。蔚来汽车便实现了逆袭,从去年9月最低触及1.19美元濒临退市拉升至最高的29.4美元,涨幅近25倍,小摩在最新报告中将其目标价由14美元大幅提高至40美元,预计蔚来有望在2025年取得33.4万台销量,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7%份额,目前,公司总市值为358.5亿美元,距离上汽集团(600104)市值仅差约100亿元人民币(以1美元=6.7元人民币计算),从最新进展来看,公司正在规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主要由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推动。
而另一个新能源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朋友圈发文称:任何投资人的Lp会议和各种年会我们今年都不参加,也不允许任何同事去参加。IPO后12个月内不做任何财务投资和对外投资,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技术研发、用户服务、质量提升、人才引进,且加倍投入。
回到A股市场,长城汽车(601633)则是另一个成功的典范,其股价年内涨幅达到了187.38%,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皮卡政策的利好,国家在今年3月首次将取消皮卡进城限制纳入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中;二是国内被誉为“神车”的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WEY坦克300、欧拉白猫和欧拉好猫等多款新车型的相继推出。
当然,新能源车在二级市场的火爆也引来了新能源车厂商上市热潮的来袭,除了刚登陆美股市场不久的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外,A股市场也将迎来威马汽车以及从港股市场归来的吉利汽车、恒大汽车等。
中信证券在展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时表示,预计2020年/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分为276万辆/405万辆,同比+17%/+47%,2021年增量约130万辆。中国电动车供应链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受益全球电动车放量,受益机会有锂电环节、上游设备及资源、热管理领域和零部件。
或许对于新能源车厂家来说,这样的行业热潮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