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菲特意识到低回报的产业账面价值虽高但实质的股东内在价值很低的现实后,及时转变了思路,将波克希尔公司原有的低回报纺织产业置换成高回报有竞争优势的其他产业,以内在价值当成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最重要尺度了:“但如今我们的内在价值早已大幅超越账面价值,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1)标准会计原则要求我们保险子公司所持有的股票以市价记录于账面上,但其他公司部分却以成本与市价敦低法计算,到1983年底为止,后者的市价超过账面价值有税前7千万美元或税后5千万美元之多,超过的部分属于内在价值的一部分,但不包含在计算账面价值之内。
(2)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拥有的几家企业具有庞大的经济商誉(事实上是包含在内在价值之内的)且远大于记载在账上的商誉。”(摘自巴菲特1983年致股东的信)
自然地,如果以内在价值一未来能够产生的利润来衡量企业的投资价值,反而会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商誉价值看得很重: “商誉不管是经济上或是会计上的,是一项神秘的课题,实在需要比现在所报告还要更多的时间解释,本报告书的附录有关商誉及其摊销、规定与现实,将解释为何经济上与会计上的商誉事实上通常是大不相同。
虽然不用了解商誉及其摊销,你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但对于研究投资的学生或经理人也好,却有必要了解其间些微的不同,我现在的想法与35年前课堂所教要重视实质的资产并规避那些主要倚靠经济商誉的公司的做法已有明显的转变,当初的偏见虽然使我投入较少但也犯了许多投资上的疏乎。”(摘自巴菲特1983年致股东的信)
商誉应该理解为企业的一种贏利能力,当然就是内在价值的一部分。从巴菲特的这段话可知,巴菲特上学时课堂所教的是重视账面资产的价值,而对商誉价值并不重视,但巴菲特在投资实践中的领悟能力很强,及时纠正了当初的偏见:“凯恩斯发现问题所在,困难的地方不在于要有新观念,而是如何摆脱旧有的案臼,我的反应比较慢,一方面是由于教我的老师一直以来皆让我受益良多,但从商的经历,直接或间接地让我对拥有商誉而仅须运用少量实质资产的公司大有好感。
我建议那些对会计专有名词不会觉得感冒且对商誉的经济价值有兴趣的人读读附录,而不论你看不看附录,查理跟我一致认为波克希尔拥有比账面价值更高经济价值的商誉。”(摘自巴菲特1983年致股东的信)
所以,巴菲特既接受来自老师的教益,又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效法而不拘泥,并敢于超越,以自己的实践结论为准,所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巴菲特是在不断的更新观念中取得越来越大的投资成就的。
主要以企业内在的实质价值来衡量投资价值:“真正重要的当然是企业每股实质内在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的增加,在许多情况下一家公司的账面价值与其实质内在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举例来说,LTV 与鲍德温联合公司就在宣布破产之前的会计师签证的年度报告还显示,账面各有净值6亿与4亿美元,但是另一个公司Belridge 石油在1979年以36亿美元高价卖给壳牌石油之时,账面净值却不到2亿。”(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来告诫股东们,不要被企业现有的账面价值数字所蒙蔽,而要注重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一实 质内在价值。具有高赢利能力的Belridge石油公司可以以不到2亿美元的账面净资产值卖出36亿美元的高价,同样的反面道理,不具备赢利能力将要破产的LTV与鲍德温联合公司尽管账面各有净值6亿与4亿美元的高额数字,但已经不值几个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