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要垄断也要易消耗?
一家公司要想成为卓越的公司,除了需要拥有消费垄断优势外,其生产的产品必须是易耗品。巴菲特将消费垄断公司销售易耗品的过程比喻成收取“过桥费”。
所有学习巴菲特思想的投资者都必须仔细了解“过桥费”的概念。当一家公司的商品具备消费垄断优势时,可以轻松占据几乎整个市场。但如果想让这种消费垄断优势转化成真正的利润,这家公司的商品必须被大量需求。而为了获得最大的需求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缩短产品寿命,让它变成一种易耗品。这样消费者就需要不断地购买同一种商品。
收取“过桥费”是巴菲特对销售易耗品的形象比喻。我们可以想象,河的两岸住了很多人,他们需要相互往来。现在河上只有一座桥,而公司就把收费站放在这座桥上。每辆车过桥的时间并不长,但不得不付出过桥费。最重要的是有人每天都要过桥,他必须日复一日地缴纳这种费用。吉列销售的就是典型的“过桥费”产品。剃须刀刀片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消费者不得不重复购买刀片。这会为吉列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金·吉列( King C. Gillette)于1895年发明了一次性剃须刀片。巴菲特将其称为“一个划时代的商业发明”。且不论这个发明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剃须感受,对于吉列来说,一次性刺须刀片就意味着消费者需要不断地更换自己的刀片。他们对吉列产品的消费攴出会不断增加。吉列自然可以从中获得不菲的收益。
巴菲特曾说:“每当我在晚上入睡之前,想到明天早晨全世界会有25亿男人不得不刮胡子,我的心头就一阵狂喜。”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巴菲特的潜台词:“每当我在晚上入睡之前,想到明天早晨全世界会有25亿男人不得不刮胡子,而他们的剃须刀刀片又需要不断更换的时候,我的心头就一阵狂喜。”恐怕剃须刀销售带来的“过桥费”式利润才是巴菲特真正关心的问题。
不仅是吉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巴菲特的重仓股都在赚取“过桥费”式的利润。可口可乐、箭牌口香糖无疑都是一次性消费品,《华盛顿邮报》是每天必须消费一份的报纸,而美国运通卡则是每次刷卡都要付费。
而另外一些公司,虽然也具备消费垄断优势,但它销售的商品使用周期过长。这就不是很好的现象。台湾大同就是这样的例子。
台漓大同是台湾省第一个电饭锅品牌。从1960年开始销售至今,大同电饭锅巳经卖出1300万个,全台湾的家庭也不过650万户。所以在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至少拥有一个大同电饭锅。大同占据台湾电饭锅市场份额的90%以上。按照上迷理论,这绝对是一家优秀的消费垄断公司。但是对投资者来说,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十分有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种电饭锅的质量过于优秀。
按照一位大同维修人员的统计,每个维修电饭锅的消费者,其使用时间平均是15年。最长的可以达到40年。通过这种超长的使用寿命,大同虽然赢得了市场占有率,却输掉了产品持续销售的能力。相较于笔记本电脑在台湾市场上一年千万台的销量,大同50年才卖出1300万台。这样的业绩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优秀。
大同电饭锅和吉列剃须刀的区别,就在于“过桥费”的多少。如果将公司销售利润算作“过桥费”,一个家庭可能几+年只用一个大同电饭锅,也就是只过一次“大同桥”。但只要这个家庭有成年男士,就必须定期更换剃须刀片,也就是不断地通过“吉列桥”。因此,虽然同是消费垄断公司,吉列公司的赢利能力要大大超过大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