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类型
根据2000年前的情况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大约有如下几种类型:
股权转让。
大宗股权转让。大宗股权转让经常被称为“买壳”。买壳上市公司就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权之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的控股公司的实体资产,从而将非上市公司的主体注人到上市公司中去。买壳上市最早出现于1994年的上海证券市场,当年上海建材集团将其所控上市公司“棱光实业”的35.5%股权转让给珠海恒通集团和浙江兰溪市财政局将“浙江凤凰”的50.86%股权转让给浙江康恩贝集团是最早的两个买壳案例。1997年起,上海证券市场开始大量出现买壳案例。由于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数量众多,而且不少公司行业趋同,业绩不良,因此,相当一批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成为令人瞩目的“壳资源”。1997年发生的重大买壳案例有4月上海实业出资1.1亿元收购联合实业29%的股权,11月中远置业出资4亿元巨资收购众城实业68.7%的股权,12月上房集团出资1.79亿元收购嘉丰股份74.6%的股权。此后,还有粤海集团人主新亚快餐,宏普入主良华实业,中宏人主亚通等。
二级市场收购。二级市场收购方式适用于收购流通股比重高或者全部为可流通股的上市公司。尤其上海的“小飞”、“爱使”、“延中”等“三无概念(无公股)”公司最易沦为目标公司。对于这类流通股比重高的公司,由于其股票和股东较为分散,中小股东较多,因此,收购方采用二级市场收购方式,可以迅速提高它的持股比例,从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获得控股权。通常,收购方只要在二级市场上收购5%到20%的股权就能够获得控股权。1999年实施的〈证券法〉更加明确了二级市场收购条件。〈证券法〉第79条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做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做出报告、公告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1993年9月,上海证券市场发生沪深证券市场上首例二级市场收购案例,深圳宝安集团通过分公司宝安上海公司收购延中实业流通在外的普通股5%以上。之后,宝安进一步从二级市场上收购延中股份,使其控股比例达到19.80%。但是,由于宝安集团战线过长,从1998年开始,宝安逐渐淡出延中。1998年5月,方正人主延中,真正实现了优势企业买壳上市,延中实业从此改名方正科技。同年7月,大港油田也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控股爱使股份,在一番波折后,10月正式人主爱使。
股权无偿划转。在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发生的资产重组案例中,股权无偿划转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这反应出政府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步伐正在加快。无偿划拨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从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向地方国有控股公司转移,如重庆市国资局将渝三峡股权划拨给重庆三峡涂料公司,郑州国资局把宇通客车股权划拨给宇通集团。二是地方政府所辖股权向特大型行业国有控股公司转移。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划拨方式迅速拥有跨越4个省市、从石油开采提炼到石油输送、石化产品深加工的5家上市公司股权。三是产业集团公司之间的股权重新配置。例如,1999年7月,上海贝岭国家股股东由仪电控股集团变更为华虹集团,构筑成强强联合之势;1999年9月,二纺机、中纺机大股东太平洋机电集团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划转至上海电气集团,两家公司也由此进人了机电行列。
资产置换。
1997年钢运股份的重组开创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置换的先河。1998年,嘉丰股份、龙头股份、四药股份步其后尘,通过整体“换血”重获新生。除了整体置换外,其他不同程度的资产置换也频繁出现,使一批上市公司在重组过程中逐步改善了资产质量,调整了主业结构。例如,1999年电器股份与其控股股东进行6.2亿元的资产置换,占到该公司中期净资产的75%。
资产剥离。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早期,不少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采取整体上市方式。上市前未经过认真的重组,导致上市不良资产包楸沉重。资产剥离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切实减轻上市公司负担,帮助其轻装上阵,不过,这类举动除了需要资本经营策划外,还要得到控股公司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广电股份为例,1997年,它对两家严重亏损的上公司进行出让、破产、回购有效资产等一系列运作,剥离了近11亿元不良资产和近万名冗员。
收购兼并。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实现整合效应。例如,上海金陵利用自身在经营管理上的优势,采取“先托管,后收购”的方式,成功收购了多家企业,迅速实现了自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1999年,上海金陵又迈出了异地收购的第一步。再例如,巴士股份,在上市后短短两年内,通过颇具创新的收购兼并方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总股本奇迹般地增加了近5倍,1998年,该公司又在全国率先推出吸收合并,而且定向增发法人股的并购方式。
并壳让壳。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上市公司处于同一个城市和同个行业。这就为并壳创造了条件。例如,1998年底,永生股份嫁接给飞天投资公司后,开始转向汽配行业,而原来的制笔类资产逐步向英雄股份转移。1999年,大众出租和浦东大众两家同处上海的出租车上市公司进行了业务整合,通过灵活的股权和资产运作,浦东大众出租车业务转移给了大众出租,而浦东大众则进军海洋生物领域,更名为大众科创。同年12月凌桥股份和原水股份这两家上海市水业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竞争实力,做大上海水业,两家公司将分别组成工作小组,就原水股份吸收合并凌桥股份事宜,进行有关磋商和洽谈。
投资参股。
具有远见卓识的投资参股不仅可以向外输出管理机制,而且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例如,大众出租、巴士股份通过对外地企业的投资参股,扩大了业务覆盖地区。再例如,一些上市公司纷纷参股证券公司和各地的有限电视网络,期望在未来获得新产业的高收益。
股份回购。
1999年10月,申能股份宣布出资2.51亿元回购10亿国有法人股。其后,冰箱压缩、沪昌特钢也宣布拟回购国有股,沪昌特钢拟以不适资产回购股份,亦属首创。
国有股配售。
1999年,国有股配售进人实质启动阶段,中国嘉陵和黔轮胎成为首批试点上市公司。国有股配售一般发生在国有股比例过高的上市公司。通过配售,既可以方便国有股东套现部分资产,逐渐撤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又可以改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过,我国二级市场暂时承受不起,如何配售还应另设新法。
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以换股方式形成两个公司的合并。例如,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而在我国,由于换股并购牵涉到相关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变动,所以,启动较晚,一直到1998年10月,才在上海证券市场上产生了第一例合并并购,即清华同方吸收合并在山东地方证券市场上挂牌的山东鲁颖电子,其换股比例是每1.8股鲁颖电子折合1股清华同方,合并后形成的清华同方新增社会公众股在3年后经批准方可上市流通。此后,又有华光陶瓷、新潮实业、正虹饲料、青岛双星等采取这样方式吸收合并了一些未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