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低迷,企业外迁,人才外流,营商环境不佳,摆在东北经济面前的许多难题都急需解决。
有句话叫做“投资不过山海关”,意思就是说东北的投资环境并不好。被各种政策吸引到东北去投资的企业,往往会遭遇关门打狗的待遇,开始是满心欢喜而去,最后悲伤失落而走,这就是东北给很多投资界人士留下的影响。
围绕着东北经济怎么振兴,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关注,因为毕竟有许多企业是老工业基地,早年间对于中国经济的布局做出了重大贡献。东北经济在20世纪初也迎来过一轮高速增长,主要还是跟当时的基建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说东北经济一直就是低迷的。近年来,中国的GDP从10%下降到了6%、7%左右,这样对于重工业设备的需求可能也出现了一定的减少,这样对东北的产业结构就产生了相对的影响。
东北经济怎么寻找出路,很多人都在给药方,最近林毅夫为首的北大团队,给吉林开出了药方,就是大力发展轻工业。这个药方开出后引起了学界很大的争议,主要的争论点就是东北经济振兴应该是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而林毅夫团队就有取长补短的意思,而一些其他的专家认为应该是扬长避短。
早期东北 也不是没有轻工业的,东北最早的亚麻厂、甜菜厂、造纸厂,在中国乃至亚洲都是名列前茅的,不过到现在这些轻工业就烟消云散了。
东北的竞争性领域的确是比不过长三角或者珠三角的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没有技术的根底,比如说东北很多高精尖的研究所,像哈军工这样的大学都在那里,它们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新松机器人、东软软件也都是大连的。
也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公司如果放在深圳的话要比现在的规模大的多,而这些公司在东北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做大做强,恐怕要打个问号。这样的对比虽然有点悲观,但是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表述,因为今年以来,这种东北结构造成了企业外迁比较严重,人才外流更是严重, GDP持续走低,产能过剩的问题就相对突出,僵尸企业在增加,这些都亟待消化和整理。
东北最大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 怎么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合作、更加诚信地对待外来资本的问题,这是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的,但是却是很难改变的问题。观念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既要有长远的想法,也要舍弃一些短期的利益,对于东北的现象我们应该理解,但是更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