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引发全球聚焦——
正值2018年上下半场交替期,部分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波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增无减,上半场是否稳得住?下半场能否有进步?
不畏浮云遮望眼。观察大国经济要看全局,准确看待短期数据升降之“形”,准确把握经济长期向好之“势”,方能察形辨势,拨云见日。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大国经济须辨大势,认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的基本面,方能明晰方向,坚定信心。
走势如何看——转型升级态势良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有效应对挑战,中国经济运行依然稳中有进
尽管上半年数据还未公布,但从前5个月运行态势看,中国经济可以交出一张亮丽的“半年报”,一幅蹄疾步稳、提质增效的中国经济新图景已跃然纸上。
这幅新图景上,“稳”的格局依然牢固——
今年前5个月,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经济大省广东的平稳态势,成为整体经济运行稳健的鲜活注脚。
增长依然平稳。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8%,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6.5%至6.9%区间。4月份和5月份工业稳中有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8%以上,二季度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就业仍在扩大。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5%以下。
通胀保持温和。1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这幅新图景上,“进”的态势愈加凸显——
日前,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在辽宁沈阳正式揭牌。从惊艳“北京八分钟”的新松机器人到120万吨乙烯三机、“10万大空分”机组、船舶、飞机……沈阳在创新改革中探索振兴之路,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结构更优。1至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此外,消费升级势头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需求结构持续改善。
动能更新。1至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5.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3.7%,网上商品零售额持续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经济活力凸显。
效益更好。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企业、行业、区域版图分化与重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愈发明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说。
这幅新图景上,“好”的势头风生水起——
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显现,短板领域投入力度加大……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力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外溢正效应继续显现。随着供给质量的提升,供给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持续增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
改革持续加力,既给中国经济添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信心。中国美国商会《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4%的会员企业计划于2018年扩大在华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
大国经济有大国经济的特质,大国经济有大国经济的规律。
作为观察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最新发布的PMI数据进一步传递出积极信号: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5%,高于上半年均值0.2个百分点,并连续保持在荣枯线之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不断巩固。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势头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宁吉喆说。
底气哪里来——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始终击楫奋进
“6月份欧美市场订单有下降的苗头,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增大,进口商对欧美市场的消费预期开始下调。”温州黎东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敏说。
尽管如此,他对行业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希望更大。”吴建敏说,一方面,这几年国内眼镜市场持续扩大,整个行业正努力把握快时尚、平价化趋势,耕耘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州眼镜行业努力向中高端发展。“现在行业质量升级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关键是实现品牌渠道升级。”
今年前5个月,温州眼镜出口额同比增长7.52%,国内市场销售额增长约20%。
眼镜行业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数行业在转型发展中都展现了良好势头。
减速而不减势,量增更要质优,兜牢民生底线,改革永不止步,活力四射,后劲十足……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风急浪高,沿着正确方向一路前行。
大国经济有大国经济的样子,大国经济有大国经济的底气。
底气何来?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坚强领导,来自于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坚实国力,来自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来自于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的埋头苦干。
中国经济底气的保障,在于坚持党领导经济工作全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精准施策——
从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部署“三大攻坚战”,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再到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强烈信号……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耐心和恒心,以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不断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7月5日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以定向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不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推动有序去杠杆;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的宏观调控手段、高超的宏观调控艺术,让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经济底气的根基,在于广阔的回旋空间、强大的发展韧性以及充沛的市场活力——
4月,备受关注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城市样板蓝图跃然呈现,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即将启动。
一子落,全局活。建设雄安新区的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构想,更是协调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大棋局。
中国是个大国,无论是从发展空间还是从产业体系、宏观调控的空间来看,都有很大回旋余地。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了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了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从一个出口大国转向了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大国,这种结构性变化大大增强了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今年1至5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265万户,同比增长12.3%,日均新登记1.76万户。不断涌现的市场主体,让中国经济充满活力。
中国经济底气的支撑,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刚刚过半,北京、上海、辽宁等多地已公布养老金调整方案。随着其他地区养老金调整方案陆续公布,养老金“十四连涨”正式落地,1.14亿名退休人员将从中受益。
今年以来,一系列利民实事不断推出,一个个民生“痛点”逐项破解。
5月1日起,我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个税法启动大修,拟提高个税起征点并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进行专项扣除;
7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实施……
民生稳,则社会稳。百姓收入不断提高、保障更加健全,才能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支撑起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稳不忘忧。时值年中,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
“从前5个月数据看,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稳中向好。但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背景下,稳就业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形成共促就业的合力,将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奠定扎实基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经济的底色愈加厚重温暖,发展的基础越夯越实。
前景怎么样——以新理念实现新跨越,以创新驱动聚集发展动能,以持续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经济正脱胎换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辽宁,东北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正在打响一场全面振兴的攻坚战。
谋划全局,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扩大开放,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补齐短板,启动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产业、投资、财政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出台。
连续五个季度,辽宁经济增速曲线实现稳步上扬,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这是一场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攻坚战,也是一场突围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不仅让辽宁逐步站稳经济回升的拐点,也为其今后延续向好势头夯实基础。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细化,形态更加高级,国内外联动更加紧密。
大国经济有大国经济的逻辑,大国经济有大国经济的走向。
看中国经济前景,既要看大势,更要看全局。中国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一些结构性、局部性问题仍存,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仍存瓶颈,但经济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多项宏观指标趋于改善,经济运行态势好于预期。
看中国经济前景,既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改革开放激发了更多活力、新兴动能不断成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大……内生潜力不断释放,是长远向好发展的基础所在,中国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向好趋势。
看中国经济前景,既要看到稳,更要看到进。稳的基础更牢,进的步伐更实,在辩证把握稳和进的关系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是大局,是前提和基础,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近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上调0.1个、0.2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则维持经济增速预测不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说,鉴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成功改革以及中国政府的坚定承诺和决心,相信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的再平衡调整,转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种种新动向,为中国经济未来提供强大支撑,勾勒蓬勃图景。
改革文章越做越活,动力与信心不断迸发——
今年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项改革联动推进,关键措施加快落地,有效改善了社会预期,显著提振了企业家谋事创业的信心,有力夯实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制度保障。
今年以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进一步健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
开放文章越做越大,格局与气度不断彰显——
6月底,两份新版负面清单接连发布,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由63条减至48条,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由95条减至45条。
负面清单越缩越短,开放红利越来越多。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7.6%,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增长显著,外企深耕中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以更大力度推进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这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
创新文章越来越多,动能与引擎不断点燃——
从分拣机器人到无人机配售、面部识别支付,从平台经济到直播教学、远程医疗,今年以来,我国大力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改善创新环境,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明显增强。据市场机构统计,中国创新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今年创业环境更加火热。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
在创新驱动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工业向中高端稳步迈进,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
历史的发展总是意味深长——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砥砺,中国不仅收获经济的成长,更收获清醒和自信。新的时代坐标已经启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彼岸,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