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月,就在巴菲特刚从大学毕业回家帮父亲打理业务之时,《财务季》(The Joumal of Finane)刊登了一篇题为“投资组合选择”的短文,作者哈里.马科维茨( Hamy Markowitz)当时是芝加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文章大约14页,其中只有4页是文字叙述,其余的都是-些图表和数学计算公式。就般学术论文标准而言,这篇文章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起眼的地方,但就是这篇文章被后世称为“ 现代投资学的始祖”。
马科维茨在短短十几页的文章里讨论了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的观点,即风险与报酬的美联度。身为-.个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学家,他认为有必要运用统计原理来址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估算出投资行为背后的风险和预期报酬的联动性。他在文章中以数学计算验证了他的结论,即追求高报酬就必须承担高风险的代价。
马科维茨后来表示,当时他的想法是,在投资行为付诸实施前,除了考虑可能的报酬外,也要设法了解由此伴随而来的风险。虽然现在投资学已很普及,马科维茨提出的报酬与风险观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20世纪统计原理来最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估算出投资行为背后的风险和预期报酬的联动性。他在文章中以数学计算验证了他的结论,即追求高报酬就必须承担高风险的代价。
马科维茨后来表示,当时他的想法是,在投资行为付诸实施前,除了考虑可能的报酬外,也要设法了解由此伴随而来的风险。虽然现在投资学已很善及,马科维茨提出的报酬与风险观点也没有f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它却激起了投资理论革命性的浪潮,实在难能可贵。
当时的投资人几平完全没有投资组合的想法,更没有控制风险的概念,通过投资组合方式来分散风险的概念,被认为是从天而降的福音。当时的投资人就只知道如果某只股票价格上扬,就赶快进场买人,却完全不理会它可能会出现的其他情形。这种投资行为让马科维茨感到困感,因为在他看来,追求高报酬和零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为了更清楚地呈现他的这-重要思想,他又发展出了“效率前缘”( eficien fontier)的理论来解释报酬和风险之间的正相美关系。他说:“身为一位经济学家,我试图用坐标来说明报酬和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预期报酬和风险分别在坐标的两轴,而效率前緣就是由右上到左下的直线,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预期报酬和风险的互动结果。最有效率的投资组合则是最终报酬远低于所要承受的风险。”马科维茨认为,基金经理人的目标就是要将其投资组合的风险维持在投资人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并尽量避免报酬低于要承担的风险。
1959年,马科维茨根据他的博士论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投资组合选择: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 Portfolio Selction : Eficient Diersfication of Inest-ment)。在书中,他更为详尽地描述了他对风险的看法。他说:“我用标准差作为衡量风险的工具。标准差表示某-个体与平均水平的差异度,距离越大,就表示所冒的风险越大。”
按照马科维茨的理论。不难推测投资组合的风险就是该组合内所有单-个股风险加总的平均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标准差虽然可以告诉某一只股票的投资风险,但两只(甚至一百只)股票的平均标准差却不能准确显示出该两只(或-百只)股票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后来的学者们认为马科维茨理论中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试图找到一-种可以检验投资组合风险的方法,因为他尝试利用投资组合内每只股票标准差的相互关系计算出标志变异数;而标志变异數可以测算出-一群股票组合未来的可能走势。如果两只股票的标志变异数越高,那么这两只股票的股价走势就越趋于同步。相反,彼此间标志变异数越低,则表示彼此走勢多钥相反方向运动。马科维茨认为,投资组合的风险不在f每-只股票的标准差,而在f该组合中每只股票的标志变异数。如果投资组合中每一只股票的走向均一致,当景气不佳时,所有股票-一起大跌的可能性就高。如果将风险虽高但走向相反的股票放在同一投资组合中,该组合风险就会大幅下降。
投资人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系数,并在该范围内运用分散风险的方法,建立起高效益、低标志变异数的投资组合。然而,就是这本书,连同马科维茨几年前发表的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不知为什么被当时许多投资专家弃之不用。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