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全球有两次规模最大的金融风暴。第一次是起源于1929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崩盘;第二次发生在1973- 1974年间世界石油危机和随后的股票市场的空头走势。和第一次金融风暴相比,第二次并非因单日股票市场崩跌造成,其对美国家庭财富的负面影响也没有第一次那么全面而深刻,所以不是所有经历过邪段日子的人都有相同的惨痛回忆。但是,对金融专业人士来说,70年代中期的那次金融风暴的影响绝对不亚于第一次,因为它是一次慢性的摧残过程,投资号损面的扩大似乎永远没有停止的一天。股票市场价格整体下跌超过60%,就连保守的公债投资人的财富也大幅蒸发;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涨幅献高到两位数;油价居高不下:房屋分期付款价格高得连中产阶级都无法承受,面当时的股票市场行情也坏到使基金经理人开始怀疑自身的投资策略是否出了问题。这直接导致I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成为现代投资理论奠基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所以,回顾现代投资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楚地区分出两种主要的理论流派,至于这两派理论到底孰优孰劣,至今还争论不休,彼此的支持者虽然都倾心研究何者才是最佳投资方法,但最后的结论仍大不相同。我们并不想介人这样的争论之中,而是从巴菲特投资理论和-般投资人的投资理论这两个方面来论述。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父亲曾从事股票经纪业务,巴菲特8岁时就常常在父亲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公司里耳闻目睹各种投资交易,在他11岁时就做了他生平第一笔股票投资。在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就读时,对数字有特殊灵感的他无意中接触到了《智能型股票投资人》( The Ieleligent Investor)这本书,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Craham)。在这本书里,格雷厄姆认为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投资标的公司的真实价值,而投资人最重要的工作则是正确计算出该公司的价值,并在市场价格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之前紧守只买不卖的原则。巴菲特被这种投资逻辑深深吸引,特地跑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并成为格厄姆的门生。
巴菲特于1952年取得经济学硕土学位,嗣后他回到故乡奧马哈市协助父亲打理证券经纪业务。当时他的父亲已拥有自己的证券经纪公司,取名为“巴菲特.福克公司”(BufeFalk&Company)。巴菲特牢牢记住格雷厄姆教授的教诲,只考虑买进股票价格超跌的股票,而且当这些股票的价格越低时,他的兴趣就越大。
他一边帮父亲工作,一边仍和他的投资启蒙老师格甫厄姆保持密切联络。1954年,格雷厄姆邀请巴菲特到纽约格雷厄姆一紐曼 公司(Graham- NewmanCorporation)上班。 两年后,格雷厄姆退休,而巴菲特又重新回到故乡。他和其他6名合伙人凑了-笔投资基金开始做投资业务,巴菲特的投资是100美元,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数年之后,他竟能完成赫赫有名的美国运通投资案,其时他才25岁:
身为合伙投资人中的一员,巴菲特被授权自主运作这笔基金的权利。除了取得像美国运通投资案中的少数股权外,他有时也设法取得部分标的公司的实质经营权。1969 年,巴菲特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合伙投资关系。过去的若干年里,他曾为自己设下一个颇有野心的目标,即要求自己的年投资回报必须高过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约10个百分点。他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还远远超过指数涨幅约22个百分点。由于-部分投资人希望能将刚散伙的合伙人资金交由经理人来专门管理,所以巴菲特特别邀请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比尔鲁安(Bill Ruane) (注: 有关比尔.鲁安,我们将在第三章里作详细叙述)来接管。后者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于是这笔基金就成了后来水杉基金的前身。巴菲特则在随后用他分到的股利买下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权,最后甚至取得了该公司的主导权。从此,他开始专心经营这家纺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