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价值评估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艾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的资本价值论,1906年费雪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一文中完整论述了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问题,为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奠定了基础。在该文中,费雪完整地论述了收入和资本的关系及价值的源泉问题,为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奠定了基础。费雪认为,人们的货币收入包罗万象,可以表现为工资、股利、租金、利息和利润等。货币收入并不等于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获得的享受),这取决于货币收入和实际消费数额的比较。如果货币收入大于实际收入,多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或投资(货币变资本),资本能够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因而资本的当前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简言之,价值是未来收入的资本化。
费雪进一步指出,任何财产或所拥有财富的价值均来源于这种能产生预期货币收入的权利,从而使财产或权利的价值可以通过对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得到。收入和资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利息率来转换的。可以根据货币的现值计算货币的未来价值,或从货币的未来价值得到货币的现值,因此可以根据未来货币流量的净现值对财产或权利进行定价。而人们对资本物品价值的评估实际上是对资本物品未来收益的判断,它是人们主观判断的结果,同时还必须知道把未来收益变为现在价值的折现利息率。图2-1所示为费雪的资本价值评估模型。
图2-1 费雪的资本价值评估
费雪的资本价值评估思想对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分析未来货币收入与当前资本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折现是确定资本物品价值的有效途径。资本物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资本物品产生的预期收入,预期收入与资本物品价值正相关;二是利率大小,利率与资本物品价值负相关。
1907年,费雪出版了另一部专著《利息率:本质、决定及其经济现象的关系》,在这部专著中,他分析了利息率的本质和价值评估框架。在分析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入与资本价值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资本价值评估框架。1930年,他又出版了《利息理论》一书,该书提出的确定性条件下,一个投资项目的价值就是未来预期现金流量依照一定风险折现后的现值。如果项目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大于现在的投资额,则投资可行;反之不可行。投资者所期望获得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就是现在可以投资的价值,只有当项目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大于其投资(成本)时,投资者才进行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中,对收购方来讲收购公司实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因此,所收购的公司价值就是它所能带来的未来收入流量的现值。费雪的净现值法被公认为资本预算的最优方法。
费雪资本价值论的确定性情况下的公司价值理论在实践中是有前提的:把公司当作能产生未来已知、确定收益流量的投资资本,公司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是市场决定的无风险利率,公司的价值就是依照该利率贴现的未来收益现值。在这种确定性情况下,公司利润最大化准则与公司价值最大化准则是一致的。股东之所以投资,是因为投资能够增加他们的财富,股东不管投资的资本来自公司债务还是股东的权益,只要投资的收益大于资金的成本,股东的利润和价值财富就会增加。最优投资量是由投资内部收益率与资本市场利率共同决定的,在最优投资点,公司的内部收益率(Internet Rate of Return , IRR)等于市场利率。因此,根据费雪的资本价值理论,公司的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也与股东权益和债权收益的机会成本无关。也就是说,在确定性情况下,公司的债务和权益没有什么差别。然而,现实情况不可能是确定的。公司面临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公司产品的需求是不确定的,公司使用的技术前景是不确定的。同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债务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有放大作用,它的存在使权益承受更大的波动风险,因而,负债和权益实际上存在差异。但是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难以说明,从而公司的资本化率也无法确定,因此,费雪的资本价值评估理论体系面临公司经营实践的挑战。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费雪的资本预算理论广为流传,但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发展却很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费雪的资本价值评估思想与实践脱节,很难应用于实践,受到公司产权交易实践的极大挑战。早期评估理论虽然开拓性地指出未来收入的折现是价值的基础,但是表述并不严谨。首先,未来收入的概念模糊。在会计计量和会计登录中,当期收入反映的是会计年度的收入而不是资本收入在整个存续期的实际分布。其次,将利息率作为折现率存在明显不足。利息率作为折现率体现了对资金时间成本的计量,但是未来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仅仅考虑对当期消费推迟的补偿而不考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风险)的补偿,等于遗漏了需要补偿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