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知道沃伦·巴菲特这个名字是1993年。当时,摩根斯坦利在中国开设代表处,当时它的首席代表是汪潮涌,他早已离开大摩,创办信中利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创业投资了。就是那段时期,我的许多采访报道中都有汪潮涌,我认为,这个人很儒雅,很渊博,说话也很有耐心,而且能够在他那获得许多不一样的认知和诠释。不错,巴菲特的名字就是汪潮涌告诉我的,他说他非常钦佩这位股市投资家,而自己的许多思想也受到这个人深深地影响,他推荐我去看看介绍巴菲特书。
2、很遗憾,那时中国内地没有出版过有关沃伦·巴菲特的书籍,结果我还是托朋友从香港买来一本有关巴菲特投资秘籍的书,说实话,这本书也让我受益匪浅。许多警句和方法到今天已经变成了我自觉的行为。比如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因为非经营性原因而出现股价大跌,那很可能会给你带来绝佳的买入机会。这一点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是不是显得特别重要?我看是。一些质地非常好的股票,因为太看好了,所以一些大投资者加杠杆买入这只股票,但它现在遇到了问题,金融监管强化,金融去杠杆正在进行时,一些机构投资者不得不出售这些好筹码,而减低杠杆率,同时也因为这样的抛售,股价出现大幅下跌,那这样的好股票是不是拥有现金投资者的机会?当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巴菲特在拒绝大量金融机构求援请求之后,毫不犹豫地大笔买入高盛优先股而大获其利,这个案例就是极好的投资榜样。
3、其实,巴菲特诸如此类的秘籍更多。再比如,巴菲特喜欢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因为在他看来,我之所以购买你的股票,就是认为你的管理者比我会赚钱。所以,股票红利是可以继续变成上市公司经营资金,让我享受复利收益。巴菲特认为,上市公司分红说明它已经失去了继续赚大钱的能力,失去了良好的成长性,所以那是应该卖出的股票。再比如,投资负债为零的股票。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已经给了上市公司最好的融资通道,如果它是真正良性成长的上市公司,那股票市场会非常追捧这个企业,发行新股融资也是最便宜的方式,而绝不是债务融资,因为债务融资再便宜,财务成本也会比发行新股高。
4、中国有没有巴菲特?说不清楚,但长线投资者肯定是存在的。比如万科有位股东叫刘元生,1988年400万元投资,到2012年变成12.5亿元。很成功呀。可惜,他不是机构投资者,现在有些私募基金在学习巴菲特,言必称巴菲特,但从投资业绩看,都不是非常成功,而不时也有媒体评论说,中国出不了巴菲特。也有人总结说,中国私募基金出不了巴菲特是因为它们背后没有保险公司提供的现金流。等等。
5、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巴菲特在今年的年会上很客气也很明确地指出:中国股市太投机了。为什么中国股市如此投机?许多人会把板子打到投资者身上,认为他们素质很差,所以中国要做投资者教育。真是投资者素质问题?我不这样看。中国股市投机盛行恰恰是中国投资者应对中国金融环境的“正确选择”。
6、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股市历来就是一个向融资者倾斜的市场,股市各色机制本身就倾斜于融资者,而不利于投资者。这样一个融资者、投资者地位不公平的市场上,你让投资者安安静静等候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比如,我们一直抨击的新股发行制度,就一个交易点上出了问题,搞得整个股市畸形发展(详见4月26日博文《刘士余的马屁应该拍》)。新股上市开盘当日已经失去价值的股票,你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无论机构还是个人如何安静?如果学习巴菲特?
7、所以,不是中国出不了巴菲特,而是中国市场环境根本不允许巴菲特生存;不是中国投资者体量达不到巴菲特的量级,而是中国股市流动性根本不允许那样的量级。所以,中国不是该如何教育投资者的问题,而且该如何教育管理者的问题,但很遗憾,没人有权利教育管理者,而管理者却永远可以把市场失败的责任推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