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基本身世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是犹太人的后裔,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可在格雷厄姆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他也因此失去了获得安全保障和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生活对这一家人的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亲多娜,在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情况下,把大部分的积蓄拿到股市上去碰运气,到1907年底的时候,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一家那点可怜的财产,就这样在股灾中被无情地吞噬了,正是从母亲那沉痛而憔悴的脸上,少年时代的格雷厄姆读到了股市这本复杂之书的第一页。
当格雷厄姆进入布鲁克林中学读书后,对数学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喜爱,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为他后来的股票财务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格雷厄姆高中毕业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尽管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不得不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交纳不菲的学费,但1914年毕业时,格雷厄姆获得了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为帮助家庭改善经济状况,本来可以留校任教的格雷厄姆,为了找一份报酬更为优厚的工作,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进入华尔街谋职,从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的42个春秋。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华尔街,进入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接受应聘面试,当面试结束格雷厄姆起身准备离开时,面试官也是老板阿尔弗雷德·纽伯格,用他那长长的手指指着他,像个部长似的说道:“年轻人,给你一个最后的忠告:如果你投机的话,你会赔钱的。永远记住这一点。”格雷厄姆的这次就职面试虽然成功了,但他在公司一开始做的是华尔街最低层的工作,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为12美元,不过,这也给了格雷厄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他也很快就向公司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工作不到三个月时间后,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正是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给格雷厄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训练场所,使得这位未来的股票投资大师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相关知识,了解了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与投资者心理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在大学里学的不是商业,但这种源自亲身实践的经验,远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为深刻有力,这为他日后在投资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由于他有充足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简洁而富有逻辑性的文风,逐渐在华尔街证券分析舞台独步一时。公司老板纽伯格经过仔细观察,发规格雷厄姆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才干,所以,不久,格雷厄姆又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这是格雷厄姆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
此后,格雷厄姆开始自己也投资股票,当时,在华尔街暗中盛行买入即将公开上市股票的做法,待其上市后再从中套利,这和中国的一级市场的收购非常类似。有一天,格雷厄姆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绍说,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他未加仔细分析,便联合一批同事、朋友分批购入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但这些股票认购纯粹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幕后操纵者趁股价狂炒之际,突然抛售,致使包括格雷厄姆在内的大批投资者被无情套牢,而该股票最终也无法上市。“萨幅轮胎事件”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格雷厄姆对华尔街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格雷厄姆从中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的市场操纵要保持高度的戒心,这些都促使格雷厄姆逐渐走向成熟。
1920年,格雷厄姆又荣升为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的合伙人,同时,随着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他开始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投资胜利,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也日渐成熟。于是,1923年初,格雷厄姆离开了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在格兰赫基金一年半的运作中,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存在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不久,格雷厄姆遇到了后来的最佳黄金搭档—一杰罗姆·纽曼,并与纽曼于1926年组建了一家合伙投资公司即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因格雷厄姆运作格兰赫基金表现出色,贏得了朋友的信赖,于是,两位合伙人与他们的朋友共同出资约50万美元,通过公司的联合账户进行投资,由格雷厄姆负责最核心的分析和投资策略,纽曼负责处理与投资有关的其他各种具体事务。
由于格雷厄姆既有基本理性分析的沉稳性,又有股市猎手超常的洞察力和嗅觉,故而他的操作使公司成绩斐然,其中较著名的是投资洛克菲勒控股下的美孚石油公司之战。而纽曼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游刃有余,这使格雷厄姆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专注于证券分析,作出投资策略。在格雷厄姆精心的运作下,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的投资报酬率,每年都维持在3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三年以后的1929年初,公司账户资金已上升为250万美元。而且,格雷厄姆的骄人业绩,既非来自恶意的炒作,又非来自幕后的操纵,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获得,这时候的他,已将证券投资从原始交易的混沌中,提升到了一个依靠理性和技术分析稳定获利的新层面。
格雷厄姆在处理投资项目的同时,还不断地在投资刊物上发表关于证券分析的文章,试图通过观察、研究、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得出证券市场的规律性结论。由于其文章文字精炼,见解独到,深受读者好评。于是,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考虑开一个投资原理讲授班,既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材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又可以教授人们正确的投资方法。按照惯例,华尔街从业者若参加培训学习,一般都选择附近的纽约大学金融研究生院,而格雷厄姆却另有打算,他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递交了一份中请并获得了通过,这样,格雷厄姆在1928年开始了他一边投资一边执教的双重事业。格雷厄姆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所开设的“高级证券分析”讲座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区分债券与股票的不同方面;如何运用赢利指标、财务指标、债务指标、背景指标等财务方法,来对一个公司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衡量其股票的投资潜力和投资风险,这实际上构成了他证券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
当1929年大危机来临前,美国股市的年平均股价已比1921年上涨了5倍,屡创新高的股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人们不顾一切地涌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逐渐变得过分狂热。格雷厄姆对此虽有担忧,但在潜意识里却不相信危机会真的到来,因此,他仅仅是按照惯常的投资策略来规避风险,并未从股市中撤出,这使格雷厄姆在接下来的股市大崩盘中遭到致命的打击。尽管如此,大危机初期的剧烈下跌和损失,依然未能改变格雷厄姆的信念,反而认为大跌后的股票更值得投资,因此,他在1930年通过贷款继续买进股票,可这是一次判断和操作上的巨大错误,市场不会特意关照投资大师,所以,到了1932年时,合伙公司账户以最高时的250万元计,跌去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幸亏纽曼的岳父艾理斯·雷斯及时向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投人75000美元,才使格雷厄姆暂时避免了破产。同时,股市到了1932年底之后也开始起死回生,再加上格雷厄姆对操作方法的不断修正,使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的亏损漸渐得到了弥补,而《证券分析》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实就是对1929年资本主义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1936年,实施了数年的罗斯福新政渐显疲惫之态,美国股市也随之再度陷于低迷,这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又将面临轮严峻的考验,但此时的格雷厄姆,由于投资策略和投资技巧已相当成熟,足以应对这样的风险。一般的投资者认为,面对下跌风险,最好是从股市上撤离,但格雷厄姆并不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最好方法,他的策略是:一方面进行分散投资以降低整体风险,另一方面以投资优先股为主,这样,既可以利用优先股再获得低利率的融资,又可以获得约半成的股利,而普通股并不保证有股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所以,在1936-1941年之间,虽然股市总体来讲呈下跌趋势,但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在此期间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仍高达8%,大大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1936年,格雷厄姆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财务报表解读》,希望通过该书引导投资者如何准确有效地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使普通投资者更容易理解自己的价值投资,他在1942年推出了更加简明通俗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再一次巩固了自己作为一代宗师的地位。
当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42年越过历史性的高位之后,就路攀升到1946年,至此,格雷厄姆认为股市已出现了较大的风险,于是将大部分的股票获利了结,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低价股,也就没有再补进股票,几乎等于已退出了市场,从而躲过了1946年的股市灾难。
当时光流到1956年时,股市虽然仍处于上升趋势之中,但格雷厄姆却感到厌倦了。对他而言,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华尔街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将这条道路毫无保留地指给了广大的投资者。因此,在华尔街奋斗了42年的格雷厄姆决定从股市隐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管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他不得不将自己创办的公司解散,专心于他的执教生涯1976年10月10日的下午3:30,格雷厄姆的追悼会在哥伦比亚大学晨曦大道西117街400号的教员大厅里举行,120余位老朋友从各地赶来。
格雷厄姆被证券投资界称为“股市猎手”,他最成功的投资案例是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北方管道公司和政府员工保险公司,并担任过政府员工保险公司的董事。
格雷厄姆虽然热爱投资,却对财富决不贪恋,他把自己许多的金钱都花在慈善事业上,他认为任何在自己名下有多于100万美元财产的人都是十足的傻瓜。他曾在80岁生日时对自己的人生作过反省,展示了他自身人格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我想说,我一生中至少有一半的快乐来源于思考,来源于文学和艺术的美和修养。每个人都拥有这些快乐,基本上是免费的,只不过要求你拿出兴趣和一点努力来欣赏眼前的美景……如果可能,就要抓住最初的兴趣,不断努力。一旦发现它—生命的意义—就绝不能放弃。”他还将自己最喜欢的诗《尤利西斯》的最后一句作为自己的墓志铭,“奋斗,追求,寻找,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