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业内认为1月20日公布CPI数据之前的政策真空期里,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一年以内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已达19%的历史高位。
据对多位专家的采访,央行此时上调存准率是为了应对1月贷款井喷及公开市场流动性再度回暖,管理流动性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月份加息警报解除,虽然有部分专家认为短期无加息必要,但仍然有部分专家表示,不排除春节前后加息的可能性、物价最新走势,以及即将公布的GDP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行长助理李东在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九届年会上表示,央行将认真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合理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时他再次强调央行将继续统筹协调使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型工具。
应对流动性趋强状况
对于央行的新年第一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微博上表示,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在对流动性进行灵活管理,防止银行再度出现年初信贷井喷的状况。
此前消息称,四大行1月上旬已新增信贷2400亿,新年头7天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接近5000亿元,1月份信贷调控压力很大。
此前,央行在工作会议上称要 “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但此次仍然是直接一刀切地全部上调了0.5个百分点。或许信贷增长的压力太大。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胡新智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的手段、技术方法目前仍在磨合之中,所以现在统一调一次。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经济师李炜认为,此次之所以选择上调存准率,一方面是因为一月贷款增长太快,渣打判断央行会将一月份信贷控制在不超过1.3万亿;另外,目前银行间流动性趋强,比如7天回购利率已连续下跌多日,此时上调存准率不会对银行间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胡新智表示,央行面临着流动性管理压力。他指出12月新增外汇占款4033亿,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12月末M2增速达到19.7%,高于2010年年初17%的预期目标。另外,央行的调控手段受到一定制约,“刚刚加完息,央行会灵活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调整的空间下,会首先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他认为,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净投放450亿,发挥作用有限。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告诉记者,央行此次反预期操作,能收紧银根,控制通胀预期。
存准率上调空间犹存
对于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专家都表示,空间仍比较大。
据数位专家判断,此次存准率上调0.5个百分点的幅度,会吸收约3000亿~4000亿资金。
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的报告认为,2011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最终上调至23%左右。他判断,此次上调能吸收接近4000亿资金,避免给银行不适当的激励,但对贷款影响可能比较温和。
胡新智称,此次上调将回收3000~3300亿左右资金,短期内对银行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政策导向明显,使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加理性谨慎。未来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到21%或更多,他们判断未来还有3到5次50个BP的调整。
曹远征也称,“上调空间很大,理论上可达到25%。”他表示,这主要是信号,将使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
李炜认为存准率没有硬性的比例标准,只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然高过2.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都可以上调。
胡晓炼表示,下一阶段,将根据外汇占款投放、公开市场到期以及市场形势等变化,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自2010年2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增长连续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经过4次上调利率,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逐步缓解。长期持续的负利率会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刺激投资需求,影响对通胀管理。要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还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她指出,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二是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6%。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绝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模切块分配”的思路和方式,而主要靠监测掌握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应关系及变化,靠中央银行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通过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调节货币供给的量与价,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融资方式的间接调控。通过分析研究以往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货币供给,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货币供给的情况,今年16%的目标增速完全能够支持8%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体现了货币总量从过去两年高速增长向常态回归,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的需要。
胡晓炼认为,尽管形势依然复杂,也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没有大的突发事件,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可以实现,还有可能更高一些。从物价走势来看,通胀形势须高度关注。这一轮价格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全年4%左右的控制目标面临较大挑战。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控制通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