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CF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周期定位相当于“近期增长率”与“永续增长率”分离的概念。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都将企业的发展视为不均匀的现象并予以区分,并且都认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将会在业绩和现金流层面上予以明显不同的反映。而区别之处在于:
第一,DCF模型将企业的发展前景简单地归纳为近期的快速增长阶段(通常是5—10年),并将之后统一认定为平稳增长期。但企业的发展并非如此简单线性,各个周期间不但在绩效表现上差异很大,而且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相当的不均匀并难以准确估计。企业周期视角更愿意保持一个动态的跟踪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分为两段。
第二,DCF希望通过对两个期间现金流总量的相加得出一个大致的“量化数据”以指导估值,企业周期视角并不试图去估算会计概念的量化数据,而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通过发展阶段的“定性”来辅助对企业内在价值特性的判断。
图1DCF三要素
现在用DCF三要素来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在面对一个企业时,我最先进行的就是收集所有能够有利于我对上述三个要素进行判断的资料。比如从企业上市融资说明书中的相关段落(一般是“行业与业务介绍”部分),从行业特性和生意特点的角度衡量第一要素的贴近程度,从企业的财务指标(以年报为主)审视有多符合第二要素的要求,从企业当前的竞争格局及发展战略(来自上市融资说明书“行业竞争”部分、券商调研报告、网络信息收集)去分析它在第三要素中所处的阶段。
DCF三要素不但可以将“内在价值”这一似乎不可捉摸的学术概念具体化为三个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的研究范畴,更可以很好地训练投资者的思维并大幅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让企业的价值分析从无处下手到有的放矢。当然,与DCF公式一样,三要素方法同样不适宜作为估值来使用。它不是用来计算一个企业该以什么价位买入,而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多大程度上符合高内在价值的特性。换句话说,DCF三要素是一种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意的、理解好生意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属性的一个指导原则。俗话说的“男怕入错行”可以认为是对生意属性选择不当导致的负面后果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