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问题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支撑,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那么支付就是金融的血管,它关系到一国金融业的效率与稳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支付变革将朝着支付媒介去现钞化、支付终端去PC化、支付机构去银行化、支付环节去时点化四个方向发展。其中,支付媒介去现钞化、支付机构去银行化、支付终端去PC化,这三大变革已悄然发生,而且会愈演愈烈。第四个变革方向支付环节去时点化即连续支付,凭借其对过程性服务和复杂交易的支付优势,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下一步最重要的变革与创新。
网上支付是什么?
网上支付是指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进行资金的转移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而实现从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服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
结算是什么?
结算亦称货币结算,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单位间由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资金调拨等经济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
按支付方式的不同把结算分为3种:①现金结算(收付款双方直接以现金进行的收付);②票据转让(以票据的给付表明债权债务关系);③转账结算(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账户划转到收款单位账户的货币收付行为)。
中国的结算制度中规定办理结算必须遵循3条原则:①钱货两清;②维护收付双方的正当权益;③银行不予垫款。
清算是什么?
清算是为了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其剩余财产、使之归于消灭而进行的一个程序,包括计算、核实等。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
清算一般有3种解释:①一定经济行为引起的货币资金关系应收应付的计算;②公司企业结束经营活动,计算应收回债务和处置分配财产等行为的总和;③银行同业往来中应付差额的轧抵。
清算一般包括2种方式:①分别计算每笔交易的全额(Gross)或逐笔(Trade For Trade)清算方式;②将某一时期内每一债券的所有交易进行轧差,计算出多头或空头头寸的净额清算方式(Netting)。
支付媒介去现钞化
纵观支付媒介的沿革,经历了两大阶段:实物支付和货币支付。货币的产生,首先就是要实现其交换媒介,即支付媒介的功能。而货币的其他功能都是以实现交换媒介功能为前提的。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也经历了两大阶段:现钞货币和电子货币。货币产生后,一方面降低了支付媒介的储藏和运输成本,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将交易分化成了由支付媒介承载的价值转移和由交易标的承载的使用价值转移两部分。这使得交易媒介具有了价值尺度的作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价格比较和交易撮合的成本。
电子货币产生后,一方面将支付媒介的成本降低推到了极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将支付媒介虚拟化,使得支付脱离了实物的转移。以电子货币为媒介的支付,仅仅通过账户额度的变更就可以完成,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输、处理、存储的过程。从现钞货币时代进入电子货币时代,即支付媒介完成去现钞化,为连续支付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支付机构去银行化
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具备了商业银行存贷汇的基本职能,并能够独立地为客户提供各类资金支付和结算服务,其虚拟账户的储值、支付、结算等已与银行账户功能十分接近,这使得客户的整个支付行为可以脱离于银行体系进行。
一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除未拥有实体账户介质外,已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的支付结算账户体系。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还款、转账汇款、手机充值、机票订购、生活缴费等多项支付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自动分账和一对多批量付款等各种资金结算产品。第三方支付的介入直接导致商业银行支付结算、转账汇款、理财代销等业务的分流和相关手续费收入的下降。
二是获得牌照后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不仅可以开展网上支付业务,而且开始经营线下POS收单和预付卡发行业务。这意味着银行将不再独占线上加线下的支付通道,而要面对支付业务的脱媒与“去银行化”。
三是从支付流程来看,在原有支付清算模式下,由于客户不能与中央银行直接建立联系,客户必须分别与每一家商业银行建立联系,支付清算的效率较低。第三方支付诞生以后,客户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了联系,第三方支付公司代替客户与商业银行建立联系。这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为客户与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的对手方,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在不同银行开立的中间账户对大量交易资金实现轧差,少量的跨行支付则通过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来完成。第三方支付通过采用二次结算的方式,实现了大量小额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轧差后清算,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类似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功能,同时还能起到信用担保的作用。
支付终端去PC化
互联网金融下支付终端呈现去PC化和移动化的特征,学术界和业界也称之为移动支付。它主要指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是其最大的特色。
随着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在未来,移动支付完全有可能替代现金和银行卡,被人们在商品劳务交易和债权债务清偿中普遍接受,成为电子货币形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近两年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蓬勃迅速。自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预计,到2018年国内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8万亿元。2015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912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68%。此外,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8.2亿台,同比增长41.38%。截至2015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2.76亿。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移动支付自身也在变化,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短信支付、NFC近场支付、语音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手机银行支付、刷脸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
支付环节去时点化
支付媒介去现钞化、支付机构去银行化、支付终端去PC化,这三大变革都是已然发生的,而且会愈演愈烈。第四个变革方向即支付环节去时点化,学术界也称之为连续支付。连续支付对于过程性服务和复杂交易的支付优势,将使其成为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下一步最重要的变革与创新。
现行的支付体系是针对商品交易发展起来的以离散支付为基础的。离散支付虽然能够很好地实现银货两讫的简单商品交易,但却不能很好的适应具有过程性的服务交易以及其他复杂交易情形。离散支付与连续支付具有本质区别:离散支付是时点化的;连续支付是过程化的,需要去时点化。连续支付过程与离散支付过程可以用账户余额函数表达。连续支付对应的账户余额函数是连续的,离散支付对应的账户余额函数是离散的、跳跃的、非连续的。
实现连续收费将在经济活动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包括水、电、气等基础公共服务在内的许多服务,都先天的适宜使用连续支付付费。通过采用连续支付,一方面提高了相关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相关企业和用户的资金运用效率。
又如,连续支付与移动支付相结合即移动连续支付,通过移动智能支付终端等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定位系统、射频识别、蓝牙、近场通讯等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位置信息作为实时连续支付的参考,而实现了连续支付应用上的质变。移动连续支付将革命性的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收费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轨道交通收入、平衡轨道交通负载、改善轨道交通服务、激励轨道交通投资。按乘车路线收费,更准确地实现PPP轨道交通项目运营收入分配;依列车负载收费,利用经济杠杆调节轨道交通负载;依车厢类型收费,实现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和收入的双提升。
互联网金融把“支付”与“清算”分离出来。网络经济中的钱其实是账户能力的数字,账户数字的变化的结果是账户的余额或净额,交易支付事实上只有账户数字的变化,没有货币支付发生。换言之,支付与清算(结算)分离了。
网上支付体系事实上是网上支付在前,商业银行的结算在后。清算和结算属于支付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其中,清算是发生在结算前的支付环节,该环节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提高结算的标准化水平和结算的效率。
而结算和清算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结算是银行系统内的一种账务结算,它只限于银行本行系统;而清算则是相对于本系统或者为本系统服务的相关机构,通常它是介于两个独立结算系统之外的第三方有偿清算服务。
随着消费者对支付有某种“路径依赖性”,支付成为构建不可逆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在严监管的背景下,支付清算的运行和创新发展也更加规范这将促使各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