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支付清算体系> 如何以金融科技创新引领普惠金融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网络银行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如何以金融科技创新引领普惠金融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网络银行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2018-09-23 16:52:23  来源:支付清算体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37分钟的时间

如何以金融科技创新引领普惠金融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网络银行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时间:2018-09-23 16:52:23  来源:支付清算体系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搭平台 建机制 防风险 

如何以金融科技创新引领普惠金融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网络银行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一)加快区域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撑和平台。建成完善以“一系统、三平台”为核心的开放式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吸纳各类金融服务主体的广泛参与,丰富产品供给,提升金融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总体成本。 

在全国率先将支付密码技术引入票据业务,建成宁波市同城清算系统,一方面解决了票据验真难问题,同时极大地加快了票据清算速度。该系统及衍生的付费通(公用事业缴费)、个人跨行通存通兑(跨行资金转移)业务所构建的“三个一体化”模式(城乡服务一体化、对公对私一体化和本外币服务一体化),有力支撑了助农金融服务点和遍布城乡的2000余家银行网点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 

金融IC卡多应用平台和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一脉相承,采用国际首创的应用动态加载安全技术,实现普通银行卡及移动金融IC卡作为金融服务工具与社会民生服务的高度整合,并通过金融机构、行业应用单位向消费者提供基于金融IC卡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金融服务。 

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构建了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通过依法采集中小微企业、农户基本信用档案及相关资产、生产经营行为等信用信息,建成区域性信用数据库,在银行、小贷公司、保险企业等金融机构间共享信用查询、风险预警等服务,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为提高企业和农户在银行贷款获得率、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二)构建合作共赢的市场机制,激活各类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性。宁波中支在组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创新过程中,始终尊重市场规律,组织辖区金融机构、产业链各方签订联合共建公约,并在公共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成功实践,构建了一套牵头机构组织建设、所有成员机构“有偿共享”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既保护牵头机构的利益、激励先行者,又避免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拉低单个机构的参与成本。同时还能使普通群众只需成为任一成员机构的客户,就能在全辖所有银行的电子渠道或物理网点,享受无差别基本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应用。 

(三)完善防控机制,守住普惠金融风险防控底线。建立多层级防控机制,统筹平衡方便易用、产品创新与风险防范三者的冲突。一是建立单位主要负责人、各试点项目部门负责人的分级负责制,全流程监控项目风险。二是广泛采用数字证书、支付密码、国产密码算法等技术手段,构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架构;充分利用权威第三方技术资源优势,在国内首家开展金融IC卡、移动金融、国密技术等国家标准符合性检测认证,大力推广有卡安全支付、硬件芯片安全认证等安全创新产品;以普惠金融研究中心为平台,借助外部资源,完善外部安全评估机制。三是推进尚无国家规范的助农金融服务点等项目标准化建设,分等级明确必须的设施及服务要求,积极防范项目实施风险。四是从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加强行为监管入手,建立金融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成效显现 

(一)各类机构广泛参与。在开放的金融基础平台支撑和“有偿共享”的市场机制保障下,宁波市普惠金融试点吸纳了银行、非银支付机构、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应用方踊跃参与,合力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目前,同城清算系统所具有的借贷记业务资金实时到账、本外币一体化清算、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等功能,已覆盖所有银行机构;47家公用事业单位接入系统共享水电气等缴费服务,并向辖区所有银行网点和全部助农服务点开放;金融IC卡多应用平台和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发卡银行24家;合计64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及17个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接入中小微信用服务平台,多渠道提供信用基础数据,分享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在2016年宁波市总工会和人民银行宁波中支共同组织的金融科技“一行一品”助推普惠金融业务竞赛活动中,32家单位积极申报了36个项目,普惠金融的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得到广泛共鸣。 

(二)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涌现。辖区各银行,特别是受人力资源和物理网点制约的中小银行,依托普惠金融基础设施,融合移动通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支付结算、信贷产品、征信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以电子化和自助手段积极弥补农村、海岛等物理网点布设的不足。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创新互联网信贷产品供给,打通“互联网技术+银行融资+渔业生产”链条,将渔民小贷等产品以网络贷形式投放到未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偏远郊县,贷款人利用互联网电脑即可完成贷款发放和归还、转账支付等在线融资和支付结算服务,累计信贷金额达10819万元,且不良率为零,成为低成本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积极开拓蓝海市场的典范。宁波银行等法人机构,则首创手机信贷产品,在国际上首次融合金融IC卡芯片和移动通信技术,破解安全身份认证瓶颈,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手机能随时随地完成贷款申办、还款和转账业务,资金实时到账,利息按天计算,实际用款成本较传统渠道节省至少30%,深受长年出海作业、只能利用移动通信办理业务的渔民和贷款需求频繁、资金成本敏感的小企业主等群体的欢迎。2016年1至4月新增贷款交易8.95亿元,同比增长141%。以此为基础,手机便民缴费、转账支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手机APP应用将于近期推出,现金服务、银行理财等创意产品也已列入开发时间表。届时,适合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产品将随时随身可得,可为通过技术手段探索解决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成熟的实践范例。 

(三)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辖区100%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助农金融服务点,均可以实现余额查询、小额取款、小额存款、小额转账等基础支付服务,还可提供涵盖水电煤气等所有公用事业费用缴费、手机充值等增值服务,并支持全部种类的银联卡。截至2016年3月末,服务点业务笔数超过167万笔,同比增长32.3%。同时,借助于辖区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的不断提升,村民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渠道自主办理缴费、转账、理财等金融业务,真正实现“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目前宁波全市跨行支付结算业务中,农村地区占比已超过40%;公用事业缴费业务覆盖水、电、煤气等47个缴费项目,活跃用户占全市城乡80%的人口。 

(四)信用信息体系持续完善。积极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宁波市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已累计采集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纳税、房产、行政处罚和表彰等非金融信用信息逾3.1亿条,为辖区逾80万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及25.43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日均查询量逾7000笔,与全国征信系统相互补充,在辖区形成了多层次信用档案平台体系。启动农户信用档案手机APP应用开发,将帮助农户通过手机随时实现自身信用申报、查询和更新,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强化农户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促进农村信用文化的普及和信用信息质量的提升。 

(五)公共服务领域支付环境不断优化。做深做实“宁波市民卡”和“社会保障卡”两张惠民贴心服务卡,让支付结算便利惠及辖区每一位居民。宁波市民卡采用金融IC卡标准,以整合各部门小额支付行业卡为目标,一卡即可在辖区城乡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医院、校园、菜场等公共领域全通用,已成为国内银行卡整合行业应用的典范,2016年前5个月,交易笔数即超过2000万笔,同比增长650%,笔均金额63元,便民支付特点明显。组织开展银行和社保部门的深度合作,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发行,面向全市城乡超过720万参保人员快速完成卡片发放和启用工作,已占宁波市常住人口的92%;创新服务流程,在国内率先规划实施就医费用在社保和金融账户的同步结算,届时可在医生端处方电脑、手机APP或者自助设备一次性完成医保部分和自付部分的缴纳,免去病人在医生诊疗室、缴费柜台、药方、检查室的来回多次奔波,切实简化就医流程,并可适用于各类实体医院、药店及新兴的网络“云医院”。同时,还将实现医保年度个人缴纳部分自动划拨、社保费用缴纳、待遇领取和相关费用退回等一体化金融服务,使全社会庞大的参保群体全面享受社会保障和金融服务深度对接所产生的改革红利,便利社保账户管理。 

建设五大工程 

下一步,人民银行宁波中支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普惠金融发展要领,按照年初推出的普惠金融发展“甘霖计划”,分领域深化“信用立民”、“科技利民”、“支付便民”、“权益惠民”和“安全护民”五大工程建设。依托“一系统、三平台”等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充分发挥助农服务点的一线教育阵地作用,加大对金融科技产品的培训宣传力度,加速创新便民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着力打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特殊群体的“关节”,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社会总体成本,构建以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

建设五大工程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市要“建立与现代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重点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摘帽提供金融支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方案》明确,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乡镇(街道)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2018年实现全市行政村银行基础服务全覆盖,2020年全市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

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让特殊群体获取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保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保持涉农贷款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愿保尽保。

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金融服务投诉率明显降低。

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持续完善小微金融服务机制,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教育和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建设全市农村综合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如何实现以上目标?《方案》表示,要强化金融机构普惠服务主体作用。其中,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强普惠服务,发挥地方法人银行普惠主力军作用,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优势,深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涉农、小微企业功能,发挥要素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引导基金和担保公司作用,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引导新型机构深度开展普惠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指出,依托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建设全市农村综合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支持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创新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等。

推动信用信息互动融合

《方案》表示,在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方面,要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依托全市各级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互动融合。鼓励地方金融类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金融生态区县为载体,逐步构建全市农村信用体系。

完善农村产权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权属登记及流转管理、农村资产和价格评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中统一抵(质)押登记服务、农村资产流转处置、风险分担补偿和金融机构激励建设。不断拓宽可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农村产权范围,探索开展订单、存货、地上附着物及种植(养殖)物、涉农保险保单等抵(质)押贷款。

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提高“小微E贷通”银企对接平台的利用率。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成立互联网金融专营事业部或独立法人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支持具备较强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的企业设立或入股新型金融机构。

推进支付环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电子支付手段,鼓励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惠农通”或乡村POS终端等自助设备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拓展“云闪付”等移动金融及金融IC卡应用。将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等接入支付清算系统。

试点推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在强化普惠产品和服务,做好普惠信贷服务方面,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开发适合医疗机构的融资品种,探索与残疾人保障及就业扶持政策结合的金融产品,试点推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

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涉农林企业进入重庆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加快上市培育进程,推动贫困地区企业利用好上市挂牌“绿色通道”。

拓宽农村产权及使用权交易品种。发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功能,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信息系统,开展“地票”、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依法可流转的农村产权等品种交易试点。

支持农产品远期定价服务。积极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鼓励创新期货产品有关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开展涉农产品远期定价、远期交易等创新型业务。

加快发展普惠保险。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财政补偿机制。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收益等保险,推广“保险+期货”试点。

支持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三农”金融债券

在配套普惠金融政策体系方面,要加强货币政策引导。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三农”金融债券。

同时,还要发挥监管激励机制作用,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

《方案》还明确,加强金融知识公众教育,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强对理财产品、信用卡、代理保险等销售行为的合规管理,发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作用,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处置工作,畅通消费争议解决渠道,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开展金融广告治理,有效防范和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切实落实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等职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网络银行主要是指金融服务提供者依托新兴支付技术,通过互联网络或移动网络提供金融服务,摆脱了对传统物理网点和柜台的依赖。

一、网络银行分类

对网络银行的划分历来比较模糊,人们通常笼统地将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网银业务、电话银行都称为网络银行。这种划分比较勉强。上述内容都只是一种支付工具,一种支付渠道,是网络银行的基础设施部分或网络银行发展的依托。从网络银行发展的内涵来界定,我们认为,网络银行可划分为直销银行和纯粹性的网络银行两种类型。

(一)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Direct Bank)起源于国外,加拿大于1997 年创设首家直销银行ING Direct。从2014 年2 月民生银行推出第一家直销银行以来, 国内银行已陆续推出10 余家直销银行,并且发展势头还在加速。

从发展规模看,虽然整体规模还较小,但增长迅速。以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为例,仅仅5个多月时间,客户规模就突破100万,金融资产突破180亿元。从成立主体看,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跟进速度相对较慢。从业务模式看,主要是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开展线上金融业务。从产品看,主要集中于“宝宝类货币基金”、理财型产品,少数直销银行还涉足短期存款和支付业务。

国内直销银行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为直销银行提供了支撑。2.互联网金融倒逼直销银行的发展。3.直销银行是小型银行弯道超车的选择。

(二)新兴筹建的纯粹性网络银行

目前,已经有两家民营银行定位于纯粹性的网络银行。第一家是前海微众银行,由腾讯、百业源、立业作为主发起人成立。尚不明确这家银行是否会设立物理网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设立也会很少。第二家是近期刚刚批复的浙江网商银行,由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复星、万向三农等为主发起人成立,该银行将完全定位于线上金融业务,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全网络化营运。

这类纯粹性的网络银行具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其主要优势是互联网企业有着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平台优势,有着海量用户群和庞大的客户信息,有着卓越的社交关系网络和充沛的现金流,有着较低的手续费和敏感的消费者需求触觉。从目前看,新兴网络银行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定位于小微金融、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与直销银行相比,没有银行类母体的依赖,主要依靠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为主体开展业务。

二、网络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网络银行成为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纯粹化网络银行与金融改革高度契合。首先;新兴网络银行是资本市场向民间开放的典型;其次,网络银行是一种新兴金融业务模式,符合推动金融创新的主旨;再者,网络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业之外进行的一种尝试,受到的束缚较少。

(二)网络银行影响金融市场定价体系,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不论是直销银行。还是前海微众、浙江网商等纯粹性的网络银行,在资金价格上基本上是市场化定价机制及价格水平,对传统金融市场定价行为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在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之间形成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形成两条价格通道,一边是官方定价机制及价格,一边是市场化定价机制及价格。网络银行的定价机制及价格水平是真实市场需求的反映,可以倒逼传统金融业务更加迅速地向市场化定价方式推进,也可以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样本。

(三)网络银行促使金融生态体系和市场结构重塑和重组

1. 网络银行使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整合能力更强。在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配置上不再局限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的投入主体更多。互联网的开放性使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依托直销银行更好地配置和调整闲置资源或存量资源。

2.网络银行使金融生态从闭环走向开环,金融边界大幅扩张。传统金融的创新发展主要行进于体系内部的闭环运行,有较强局限性,其生态演进是以风险缓释为核心,从一类金融产品向另一类金融产品的过渡,金融边界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网络银行的发展则不然,依靠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可以对各类产业进行渗透、对各类群体进行服务,批量化、碎片化、标准化、定制化等各类服务都可以同时实现,一并满足,打破了金融的传统边界和范畴,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金融业有了更大更强的增长点,金融市场也有了更大的蛋糕,金融服务主体都可以从中获益。

3.网络银行促成新的金融生态体系的形成。在网络银行推动下, 金融生态圈从纯线下的生态圈演化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态圈,基于线上支付、线上信用评估、线上存贷款等新的生态圈也将加速形成。

(四)网络银行将推动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重新博弈与调整

1.小银行与大银行的博弈。历史因素的限制使小银行更加热衷于直销银行的发展,凭借直销银行,其竞争弱势可以得到较好的规避。

2.体系内金融与体系外金融的竞争进入更深层次。自互联网金融出现以来, 体系外金融跨界发展,不断蚕食体系内金融市场,蚕食领域主要是支付业务,存贷款等银行主体领域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微众、浙江网商等网络银行的筹建以及存贷款业务的开展,体系内金融与体系外金融的竞争进入金融的本质领域。

3. 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竞争格局将进入拉锯式博弈阶段。随着支付宝、财付通、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对银行造成巨大压力。银行的应对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但随着银行大规模筹建直销银行及开展线上业务,其互联网意识真正觉醒,一边倒格局将被打破,进入反攻阶段。并且银行有着较强的信用优势、消费者路径依赖优势、风险控制优势、线下客户转线上的优势等。

(五)网络银行将促使金融重回普惠包容的本质

长期以来,受服务成本约束、服务能力限制以及抵押品匮乏的因素,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大城市、大客户、大企业,对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和低净值客户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薄弱的局面。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这种局面可以得到缓解。

在供给端,更多主体加入金融服务大军,依托互联网、移动网络和平台优势,覆盖面更广,可以服务到更多消费者。依靠大数据处理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信用评估难题,在抵押品上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直销银行也好,微众、浙江网商银行也罢,都可以实现屌丝理财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门槛,满足低净值客户的财富增值需求,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大幅增强,推动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六)网络银行将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调控方式

1.资金价格的确定。微众、浙江网商等网络银行如果采取与传统银行一样的定价方式,既“基准利率+浮动区间”的模式,则其定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将被封死,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定价优势上会大打折扣。如果不采用一致定价的模式,则可能存在监管套利的风险。因此,监管层很可能针对其网络特性、创新特性以及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在给其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采取差别化、市场化的定价政策。

2.存款准备金政策。网络银行在功能上与其他银行一样,同样创造信用,创造货币乘数,影响到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因此,网络银行将会同样纳入存款准备金范围,但在调控方式上可以有所差异性,根据我国当前存款准备金的调控模式,可以对网络银行实施差别化、定向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3.最后贷款人职能。由于网络银行是市场化产物,没有历史因素的遗留,也不存在政府的隐形信用担保,当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存在网络银行破产倒闭的威胁时,央行没有理由对其进行救助。但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而言,网络银行也应该有一种稳定机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存款保险。

(七)网络银行将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监管方式

网络银行的运行模式也给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理念、方式等带来挑战。如监管部门对银行监管设有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贷款的五级分类等各种监管指标,对银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也有清晰严格的区分。网络银行在监管上也应遵守一致性的监管规则,不然又会存在监管套利问题。但如果完全套用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其创新属性和创设初衷的本意又有可能被抹杀的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应从监管全局以及网络银行本质属性和差异化出发,找到一套既体现灵活性又不失统一性,既防止监管套利又体现监管差异的监管规则和机制,做好制度安排。而这种安排将使金融市场的监管方式发生新的变化。

三、政策建议

(一)顺势而为,继续推动网络银行的创新发展

高度重视网络银行的创新意义,充分发挥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功能,继续推动其创新发展。继续完善监管政策,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继续优化支付清算体系、征信服务体系,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健全的基础设施;继续丰富网络银行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便利百姓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二)监管政策上有所为,做好契合网络银行发展需要的监管安排

在监管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在经营方式、创新理念、服务群体、基本设施等方面的差异性,建立起适合网络银行发展需要的政策体系。对于直销银行而言,建立适合其发展特点的监管政策,丰富直销银行的产品, 体现出与传统线下银行业务的差异性,做活用好直销银行。对于微众、浙江网商银行等纯粹性的网络银行而言, 在与传统银行具有一致性的监管原则上,采取同样的监管政策,防止监管套利;在与银行具有较小差异的地方,嫁接银行的监管政策;在与银行差异较大的地方,单独制定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监管政策,充分考虑各种适用性。

(三)进一步发挥网络银行在推动金融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将网络银行放在中国金融市场整体格局中去看待,进一步发挥其在提升金融市场效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市场化定价机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使其成为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中的重要组成体。以网络银行为点,实现金融市场的增量改革,撬动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推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变迁。

(四)充分发挥网络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更好地发挥网络银行的平台优势、覆盖优势、大数据优势、线上信用评估优势,发挥其替代性金融功能,弥补传统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足。充分发挥网络银行的交互效应,快速跟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缩短产品周期,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